第03版:汶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浣溪沙·庆党百年华诞
追寻先烈的足迹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读孙继业同志编撰《胜利渠工程40年》等书集札记
 

□张亚莉

孙继业是从市政协副主席职位离休的老领导。他出生于1933年,194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98年12月离休。曾先后担任泰安县汶口公社党委常委、副社长,省庄公社党委书记,泰安县委副书记,地区畜牧局局长,泰安市乡镇企业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基层一线工作中,孙继业满怀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尽职尽责、担当作为,创造了先进经验,干出了一番事业。老领导离休不退志,发挥“活教材”作用,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和鲜活的人生体验,用写作或口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使我们的文史资料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群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激励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政协文史工作,不断凝聚砥砺奋进的正能量。

2017年9月,孙继业组织编撰的《胜利渠工程40年》出版发行。在出版发行座谈会上,市政协原副主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赵成道对《胜利渠工程40年》出版发行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该书编辑组长、市政协原副主席、离休党员干部,当年已84岁高龄的孙继业,亲力亲为组织编撰《胜利渠工程40年》的事迹给予高度赞扬,并希望大家学习孙继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活动,积极创建过硬党支部。

胜利渠工程是泰安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项宏大工程,于1977年秋开工建设,在时任泰安县委副书记、工程现场总指挥孙继业的带领下,14个公社组成的12万劳动大军,历时9个月,建起了全长55公里、过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的胜利渠和蓄水量达6000万立方米的胜利水库,号称“一渠纵贯六河水,一坝横连五道山”,被群众誉为泰山脚下“新银河”。《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香港《大公报》也以“泰山之麓新银河”为题,做了详细新闻报道。1978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视察该工程;同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视察该工程;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也在工程现场留下了足迹。不少外国使团、美国著名农业专家韩丁,也对这项工程赞誉有加。

2017年是胜利渠工程竣工40周年,为纪念这项宏大工程,作为当年胜利渠工程的现场总指挥和见证人,孙继业收集整理资料、走访座谈、撰写文稿,终于在胜利渠工程竣工40年之际,出版发行了《胜利渠工程40年》纪念文集,全书约30万字,图文并茂,以亲历者说的形式,详细、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当年泰安人民克服困难、战天斗地,为解决山区缺水而修建胜利渠的情景。在新书发行座谈会上,我作为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聆听孙继业思维清晰、声音洪亮、神采飞扬地讲述胜利渠工程建设和本书编辑的故事,深感震撼。《胜利渠工程40年》不仅是一部水利志书、更是一部弘扬胜利渠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励志书。

之后,孙继业又相继编辑出版了具有亲历、亲见、亲闻“三亲”特色的几部史料专集:2018年,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编辑出版了《勇立潮头》;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编辑出版了《奋斗历程》;202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编辑出版了《创新 实践 事业》。《勇立潮头》,主要记述改革开放初期,泰安市在畜牧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和创办乡镇企业大学等方面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取得的重要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奋斗历程》《创新 实践 事业》主要通过回顾自己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中,出版《勇立潮头》,恰逢全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勇立潮头》荣获二等奖。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孙继业编著的书,总会有很深的感触。近年来,孙继业每一本新书出版,从开始阅读到“编后”,我总是以一种崇敬和感动的心情、真诚和纯净的心灵去汲取书中值得我学习的精华。通过阅读,40年前的胜利渠工程建设,那炮声阵阵、马达轰鸣、红旗飘飘、车水马龙,十二万大军筑“银河”的会战场面让我激动不已。通过阅读,我对发扬“四千精神”,即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发展乡镇企业,创办乡镇企业大学的历史和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阅读,我更加充分感受到老一辈党员干部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求真务实办成事,脚踏实地抓工作,走一步,留印迹,办实事,不说空话,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谱写干事创业新篇章”。这些朴实、简洁的话语,激励我恪尽职守、尽心尽力、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在岗一分钟、发光60秒”。

孙继业是国家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虽已到耄耋之年,但他仍然笔耕不辍、秉笔直书。自2017年以来,他编辑出版的4部专辑达100多万字,还为市政协《泰安文史》刊物撰写了多篇“三亲”史料文章。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已88岁高龄的孙继业不仅编著了《创新 实践 事业》,还不辞辛苦,专门为市政协《泰安文史》红色记忆栏目撰稿……他将70多年的历史经验和想法、学习思考和感悟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展现在字里行间,无私奉献给每一位读者,从中更多流露出的是他对大家尤其是年轻同志的关心与鼓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读者获益匪浅。他把更多的精神财富传承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无私奉献和博大胸怀,也从中感悟到“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正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作用和魅力所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建设“书香政协”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文化文史工作者,要着眼于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学习老一辈的先进典型事迹,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继续书写人民政协文化文史新篇章。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