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通讯员 赵卓 赵瑾)“两菜一粮”作为肥城市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规模、产量、效益一直稳步上升,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6.5万亩左右,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越来越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走进王庄镇郭辛村,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村里的小洋楼漂亮气派。“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得益于采用‘两菜一粮’种植模式。”村民郭启树介绍,自从村里实行“两菜一粮”种植模式以来,每亩的纯收入都在七八千元以上,现在住上了小洋楼,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郭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兵介绍,2020年,种植“两菜一粮”每亩地产值达到1.4万元。“两菜一粮”种植模式形成了从种植到冷藏再到销售的完整体系,群众种不愁、卖无忧,全村农户收入逐年增加。
据了解,肥城“两菜一粮”种植模式发源于1984年的郭辛村,“春土豆+夏玉米+秋白菜”的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三季接茬种植,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王庄镇“两菜一粮”种植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5.4万亩,由原来的1个村发展到现在的45个村,同时该镇不断改良种植模式,探索种植了菜花、西红柿、辣椒、小米等粮食蔬菜品种。
“两菜一粮”产业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市场主体。正阳家庭农场通过整合流转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出面粉、面条、馒头等,充分发挥“基地+农场+农户”的产业规模引领作用。王庄镇中于村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成立鑫利来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目前,王庄镇已发展合作社113家、农场95家,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加工、仓储、运销产业链条,实现“两菜一粮”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运营。
“我们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有机蔬菜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建设17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460亩,入股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增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中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汝芳说。
近年来,王庄镇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利用物联网建设农业大数据技术平台、引进中科院蔬菜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引导“两菜一粮”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此外,该镇着力打造欧标农业小镇,推进“两菜一粮”产业向集约化迈进、品质向绿色有机提升,种植的马铃薯达到欧盟4A级标准,大白菜出口韩国制作泡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