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6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通讯员 庞立乾)近年来,伏山镇始终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探索村庄抱团发展、融合发展新路子,形成了“地域相邻抱团型”“产业相近抱团型” “飞地置业抱团型”“强弱帮带抱团型”四种发展模式,带动全镇各村共同跨步向前,实现了致富增收。
2020年度村均集体收入22.52万元,比2019年增长8.9%。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比2019年增长29%。
地域相邻抱团促发展。伏山镇积极整合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实现乡村连片发展,着力打造组织振兴示范片区代村片区。通过共同协商,片区确定了蔬菜产业为切入点探索产业融合、互促,并在产业联合党支部中设置了蔬菜产业党小组,借助乡村振兴服务队为代村片区带来的125万资金,共同建成5850平的冬暖式大棚5个,由蔬菜产业党小组统一规划发展大棚蔬菜,预计每个村年可增收10万元。如今,片区立足各成员村地域相邻优势,聚焦主导和优势产业发展,产业联合党支部又新设了钢球、苗木花卉和中药材3个产业党小组,打造了党建引领下的“形合”“心合”“产业合”的“三合”发展局面,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
产业相近抱团促发展。该镇党委立足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探索产业联合互促新模式,通过确定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为中心,鼓励产业相近村联合抱团、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联合体,提高各村产业收益及抗风险能力。选取桑庄村、陶平村等5个以蔬菜种植业为主的村为试点,协调紫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生产基地,提升各村蔬菜种植产业水平。通过各村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带动各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共1500亩,实现了陶平村等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年收入过10万。
飞地置业抱团促发展。借助“飞地”抱团项目,探索将财政扶持资金、村自筹发展资金、存量建设用地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跨村联合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大吴村充分利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带来的100万资金,在西代村投资建设冬暖式大棚4个,每个大棚预计年可带动集体增收10万元,实现了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集体经济抱团致富。
强弱帮带抱团促发展。面对当前大多数村缺少优势产业及资金支持,又无产业兴旺村毗邻的境况,伏山镇制定强村带弱村台账,以管理区党总支为单位确定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抱团发展方案,选取被评为“产业发展好”的村作为先进村对其他产业较为薄弱村进行帮带,通过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产业布局、提供技术支持、共享信息渠道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全镇经济发展薄弱村稳步发展,27个村在今年“五好”党支部评上“产业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