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刘文 刘苏莹)今年以来,泰山区省庄镇党委始终以提升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目标,在党建引领、人才汇聚、产业发展3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深耕党建“责任田”,增强发展源动力。省庄镇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品牌化、党建品牌项目化。按照“一村一品”目标,指导38个村(社区)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在东孙村、安家庄村、小津口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一批叫得响、服务好的党建品牌,借助品牌效应,带动盘活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串联”作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同为民服务、乡村治理等“多链融合”。总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建设东孙村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健全管理运行、为民服务、乡村治理、经费保障等运行制度,推动为民服务“大合唱”,构建共建共治“联合体”。
打好人才“特色牌”,夯实发展支撑力。“苗壮好土壤,自然谷满仓”。省庄镇党委着力开展“筑巢引凤”行动,培强人才队伍。立足城郊乡镇优势,搭建候鸟人才工作站、返乡创业工作站等,健全政策推介、需求对接、结对帮带等工作机制,推动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到村任职。通过党组织牵头,以开发区或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五乡”人才联谊会、新乡才议事会、返乡大学生联盟等载体平台,确保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年底前计划在全镇建立一支不少于330人的“五乡”人才队伍,凝聚起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人才合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弹好产业“协奏曲”,提升发展带动力。省庄镇党委坚持打优势牌、谋特色路,逐村摸清“家底”,分门别类、精准施策,鼓励成立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提升党支部硬素质与优服务能力。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推动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立足北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将泰山茶种植连片培育。同时发挥泰山养心谷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将周边各村石榴、猕猴桃、大樱桃、板栗等特色产业融入其中,建成集医养健康、特色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产业片区,极大提高产业品质,助力农产品品牌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