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群众获得感检验为民办实事的含金量
市领导参加所在党支部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关于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 围绕减税降费助企发展扩内需 保就业保民生等工作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立足审判职能助推法治城市示范建设
多举措筑牢市场监管抗疫防线
暑期托管服务 圆满“收官”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01版)合计资源8389份,已建成1万平方米国家级良种百合组培中心,配套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炼苗区和5000亩优质百合种苗培育基地,园区年产良种百合种苗能力达10亿株,示范推广面积4.2万亩,占国内百合良种市场的15%,累计增收2.4亿元。

向“百合育种”板块发力

打造“种业硅谷”

随着企业持续向育种板块发力,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园区不断完善百合种质资源收集、发掘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借助分子育种平台开展百合优异基因挖掘与新种质创制。

“我们最开始买荷兰的种球,现在有2/3实现了国产替代,而且我们的百合育种、种植和管理等标准也正在申请成为行业标准。”吴爱杰说,目前,园区与国外顶级种源差距还很明显,这也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不可否认,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百合种苗繁育基地,育种研发起步相对较晚,还停留在技术摸索阶段,种源“卡脖子”问题依旧突出。园区有58人从事种苗育种工作,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人,占比仅为五分之一左右,目前,仅有2名专业博士带队,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在百合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编辑等关键环节,操作技术相对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百合新品种创制。“引进人才、拓展空间、争取政策资金、开展校企联合创新……园区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吴爱杰表示。

“当前,全国每年百合种苗需求量达45亿株,园区每年可培育百合种苗11亿株,其余全部为进口,市场空间巨大。为更好地抢占市场,园区计划在5年之内让种苗培育能力达到25亿株/年。”吴爱杰说,园区正在积极推动建设国家良种百合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和百合高科技产业园,面向国家种业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种业科技前沿,面向种业发展主战场,聚集国际国内种业技术、人才、知识、资本等各类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幅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种业硅谷”。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