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汛期,强降雨、大风、雷电等天气现象将集中出现,安全防汛工作非常重要,如何防止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毁坏基础设施?为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温馨提示。
暴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1.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
2.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有危险请报告位置。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方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救援。
3.如果路面浸水,勿贸然涉水。
4.暴雨伴随雷电时,手机关机,扔掉带金属部件的雨伞,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5.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分接触。
6.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保持距离避免触电伤害。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如果发现电线断落在水中,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标记,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7.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围墙。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和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牢固的临时建筑物旁,如广告牌。
8.此类天气下,任何代步工具或车辆行驶在路上时应严格遵循交通信号及路段的路标通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9.留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请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10.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员工应及时掌握信息,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洪水来时如何自救与互救
1.洪水到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屋顶、山坡、楼房、避洪台等高处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沉着冷静,切勿惊慌失措。
2.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或突遇洪水来不及转移,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若没有救生器材应迅速、就近找到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或尽快把身体固定在树木上等,以免被洪水冲走。
3.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应尽快拨打当地防汛部门电话、119、110或与亲朋好友联系求救,夜间用手电求救或大声呼喊求救,也会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在求援时,应尽量准确报告被困人员情况、方位和险情。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
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要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要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要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按照先人后物、先老幼残后其他人员的顺序安全转移。
5.当发生溺水后,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的自救法: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腹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绳索、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一般来说,结伴施救会增加安全性和成功率。
6.洪涝灾害期间需谨慎驾车,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可在湿滑山路、积水路段、桥下涵洞等处行驶。
大雨天气建议不要开车上路。在驾驶过程中如遇大雨,应及时把车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带,等雨量减小后再上路。在道路湿滑、泥泞的山路上或湍急的河道上行驶,极易引起车辆侧翻或倾覆。
积水路段可能存在路面井盖移位等问题,涉水行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多雨季节,桥下涵洞容易积水,最好绕路行驶,不可强行通过。如果车辆在积水路段或地势低洼处熄火抛锚,应尽快离车,寻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