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检人员正在进行检测。通讯员供图
本报8月1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红川)在我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市场监管局承担着深化“放心消费在泰安”创建及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重点任务。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每日快检进市场”活动,从源头上把控农产品安全,守好食用农产品入市关口,实现食品安全防线前移,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
近日,记者来到岱岳区凤凰路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时,快检人员正对蔬菜样本进行剪样、称重,这些样本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被放入检测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的机器中进行检测。快检人员介绍:“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样本抑制率测试结果低于50%,意味着农兽药残留未超标。”目前,泰城每天有不少于100余批次的农产品样本接受快检。
快检人员介绍,每日快检数据会及时反馈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市场开办者在市场电子屏或显著位置公示,对快检出的阳性食品,由市场开办单位依照与经营者的约定进行下架销毁。一位市民说:“看到公示结果,我们对农贸市场的监管更信任了,购买瓜果蔬菜也更放心了。”快检人员介绍,每日快检目前在批发市场实行季度覆盖,农贸市场视规模实行周或月覆盖,入市重点食用农产品实行周覆盖,市场销售者实行月覆盖,所有入市食用农产品实行季度覆盖。
仅几个月时间,“每日快检进市场”活动开展已从试点的7处农产品市场扩展到17处。在此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还帮助指导市场开办者建立统一的检测流程、工作制度,改善检验室条件、设备设施,培训检验人员,提升了市场自检水平。“自每日快检进市场”活动开展以来,农产品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市场内经营户也由开始的不接受变为主动要求快检,快检结果成为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者的诚信招牌。快检人员介绍:“通过每日快检,食用农产品问题发现率由初期的5%降到目前的0.5%左右,群众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也是市市场监管局在我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性提出“知识产权赋能行动”,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实现了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新提升。
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工作环境是首要任务,市市场监管局为此强化组织、政策和舆论保障力度,不断积蓄快速发展势能。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围绕知识产权促进运用、培育保护等工作环节,市、县两级在政府层面设立专门领导小组或成立联席会议,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另外,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要求,重新调整出台《泰安市知识产权保护资金申报指南》,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资金,重点用于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奖励等项目的扶持。
知识产权是厚植企业发展潜能的无形资产,市市场监管局抓住这一关键环节,积极增加企业发展潜能,让企业更高效地获得知识产权,让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更高的价值含量。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想方设法为企业申请商标、专利,提供高效便捷的渠道。我市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泰安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泰安专利工作服务站’。在泰安就可以办理商标注册、续展及商标专利的质押融资登记等业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构建了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紧紧围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市市场监管局实施保姆式服务。通过摸清全市“存量”状态,工作人员对专利权人缴费信息进行预警、提醒、跟踪和服务。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布局,挖掘培育高价值专利。针对重点企业的重点商标,工作人员从酝酿、设计等环节提前介入,专人盯靠,团队辅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据统计,2021年1月至5月,全市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29件,同比增幅94%;新增PCT申请10件。截至2021年5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744件,同比增长22%。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和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两项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山东省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其中泰安1件,泰安中国驰名商标达54件,全省排名第7位,地理标志商标55件,全省排名第5位。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推动企业各类品牌申报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开展全市放心消费全域创建工作,实现扩面增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提质工作,积极打造有特色的放心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