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通讯员 孟凡学)近日,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经宁阳县法院驻院专职调解员调解,仅用4天时间就得以圆满化解。当事人在次日顺利拿到赔偿款后,对法院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赞不绝口。这是宁阳县法院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也是该院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两个“一站式”建设、推动诉讼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工作的一个缩影。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宁阳县法院始终坚持把群众关注关切作为“第一信号”,紧扣民声民意及时转变诉讼服务理念,创新诉讼服务机制,切实把诉讼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今年以来,特别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后,该院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载体,着眼于使推出的为民举措真正契合民意,通过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征求意见活动,深入查找法院在诉讼服务、多元解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确定了优化提升诉讼服务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经深入考察借鉴、高点规划设计、专班突击推进,该院仅用10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任务。改造后的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增设导诉台、律师工作站各1处,自助服务区2处,调解室5处,保障做到“立案有人帮、材料有人收、联系有人应、咨询有人答”。
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成后,为进一步解决好诉讼服务不到位、当事人体验感和获得感不强的问题,宁阳县法院结合队伍教育整顿建章立制,认真研究制定了《优化诉讼服务工作标准实施细则》。将立案、咨询、联络法官、委托鉴定、查阅卷宗、信访接待、调解诉讼活动规范化要求等全部纳入优化服务的内容,对诉讼服务中心涵盖所有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了立案一次受理、指引一次告知、查询一次办好、咨询一次解答、法官一次联络、跨域一次立案、信访一次办理、费用一次办结、开通“绿色通道”及警情妥善处理等“一次办好”标准,完善了自助查询、自助立案等便民设施的设置与使用,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规范着装等提出要求,从细节处体现司法文明。同时,该院还推行院领导工作日在诉讼服务中心轮流值班制度,对诉讼服务和中心运行情况不定期检查、通报,以强监督促进服务提升,进一步提升了诉讼服务中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强化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功能,该院还与县司法局联合印发《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成立县诉调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县法院机关讼服务中心,负责全县诉调对接工作的协调、指导、管理和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在人民法庭延伸设立诉调工作室,负责法庭辖区内案件的委派(托)调解;聘请6名专职调解员入驻法院、每处法庭至少2名专职调解员驻庭开展工作,压实法官对诉前调解工作的监督和专业化指导职责,促进提升专职调解员调解能力和水平;制定《诉调委员会专职调解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调解员的履职原则、补贴发放和监督管理,规范专职调解员职务行为,调动其参与诉前调解的积极性。对驻院专职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意愿及时予以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导入速裁机制审理。今年上半年,该院优化整合后的七个民商事速裁团队共审结案件1537件,结案占比达64.6%,平均办案天数仅4.92天,切实发挥了办案“尖刀班、老虎队”的作用,较好满足了当事人多元高效解纷的诉求。
另外,为规范诉讼服务中心对外委托工作办理,针对法院对外委托评估、鉴定、拍卖等工作缺乏具体细则、没有纳入系统管理问题,该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外委托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将缩短办理时限、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督管理、不得对受托机构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施加不当影响等纳入规范内容,填补了该类业务监管的盲点,推动了审判辅助工作的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