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侯立群 通讯员 孙静)肥城桃有千年的历史积淀,发展潜力巨大,无论是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上来看,还是从肥城发展的自身实际上来看,肥桃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
在肥城桃种植技术改造升级的历史进程中,肥城也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好模式,在提升肥桃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桃园镇,有这样一片花海,它们生长在桃树下,紫色的小花附着在黄色的土壤上,成片成片的,格外好看,让桃林下变成了“小花园”。
这片小花园里,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会在桃树下种花,它又发挥了什么作用。来到花海所在地——肥桃科技示范园项目康顿庄园,记者见到了这里的负责人孙宇勇,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叫“毛叶苕子”的植物,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后,专门为了保证肥桃品质而栽植的一种绿肥作物,它能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机质,对于肥桃生长、提升肥桃口感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肥桃科技示范园项目依托山东农业大学、桃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借鉴国际先进模式,采用大苗建园栽植桃树,以为种植企业和农户节约大量土地和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为目的,经过专家论证后,结合“宽行起垄栽培、树下生草、高Y字整形、果园覆盖”等多种现代技术,为肥城桃种植探索创新了一种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肥城现代农业的发展。
孙宇勇一边介绍,一边蹲下身子,拔出一株“毛叶苕子”向记者展示,“看,它们的根系很发达,根瘤多,富含氮素,能富集磷、钾,不仅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团粒结构,提高通透性,还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不仅如此,“毛叶苕子”还能调节桃园小气候,该植物地上部分枝叶繁茂,能够充分覆盖桃树下的裸露地表,有效遏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地温和保墒抗旱,对桃树的土壤起到了“冬如被、夏如伞”的保护作用,节水可达10%左右。“因为种了‘毛叶苕子’,俺的桃子坐果率一下子高出10%左右,看着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心里别提多开心啦,要是能为咱肥城‘打造桃文化名城’再出一份力,那俺可就种得更带劲啦。”孙宇勇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