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亢)针对辖区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物业服务长期处于“半缺位”状态等突出问题,文庙街道以“宁·聚力”为引领,将社区、单位、物业和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以北关社区为试点,集中力量攻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效能,推进“红色物业”走深走实。通过整治提升,老旧小区逐渐展现新颜、实现精管善治,社区更加和谐安宁,攻坚工作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街道、社区分别成立攻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社区攻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推进方案》,通过“专班+专人”“专业+专心”,构建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试点工作。攻坚提升行动采取试点先行、全面覆盖、梯次展开的方式进行,按照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分类突破、全域推开的步骤稳步推进。明确整治提升十条标准,努力把老旧小区整治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居住舒适、居民满意的亮点小区、示范小区。建立小区台账制度,对试点社区65个居民小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掌握权属情况(主管单位)、规模、户数、人数、党员数量及组织关系隶属情况、物管房、车库等基本情况,以及各小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了详细的信息台账和问题台账,为健全党组织体系和开展物业管理攻坚提升奠定了基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现场组织小区整治提升专班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问题。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共建融合”理念,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体联席会暨试点社区攻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推进会,50余个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和小区产权(主管)单位、29家相关企业全部参加会议,进一步砸实攻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任务。社区先后召开4次红色物业联席会议,搭建沟通桥梁,形成攻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强大合力。新建18个小区党支部,强化群众参与度,通过召开家园议事会、发放居民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强有力的引领,引导产权(主管)单位、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等多方主体凝聚一起,主动参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形成“街道主导推动、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产权(主管)单位组织实施、社区兜底服务、居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聚焦堵点难题,街道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开展走访调研,积极宣传发动,充分征求居民业主意见,结合工作标准,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便民利民、管理有序”的整治思路,每个小区均形成攻坚提升方案。辖区65个小区共计明确车辆乱停乱放、消防通道堵塞、私拉电线、乱贴小广告等600余项重点整治任务。全程跟进指导,联合主管单位、物业企业和网格、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党组织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飞线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废弃“三线”,将小区内杂乱线缆合理布局,确保各类线路设施完善美观,无安全隐患。目前,燃料公司家属院、教育局家属院等21个小区已经启动整治提升工作,交警队家属院、交通局家属院等4个小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完善。
针对老旧小区规模小、环境差、市场化物业不愿进驻等突出问题,街道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推进物业服务兜底覆盖。试点社区注册成立公益性物业公司,整合辖区内党员骨干、困难群众等力量到社区物业公司工作,采取“先尝后买”方式,合法进驻小区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确保环境卫生清扫、垃圾转运、绿化养护、门卫值守等最基本的服务事项。针对物业服务管理质量差、居民自治意愿强烈的小区,由街道、社区党委引导居民小区党员业主参与成立红色业委会,实行业主自治、物业自管。为保障社区领办物业健康规范运转,成立社区治理服务中心,采取“街道指导、试点社区发起、全域参与”模式,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为社区领办物业公司持续“输血供粮”。对接综合执法力量共同下沉小区开展全面“体检”,帮助社区物业明确工作方向;组建专家顾问团全方位一对一指导,为社区领办物业公司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