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肥城专业志愿服务“红”动全城
法律援助进乡村
开展加油站计量专项监督检查
中南锦城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 落户肥城经济开发区
清理河道“四乱” 做好防汛备汛
数字化农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城专业志愿服务“红”动全城

 

本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纪宗玉 赵卓)“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危难之际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急救方法,帮助身边的人。”肥城市民李心荣说。近日,在肥城市民广场上笔者看到,身着红色马甲的“心跳行动 ‘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队长赵玲和队员们,正在为市民讲解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现场模拟、手把手教学、互助练习,让市民更加直观地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巧。

“在今年6月初的时候,一位2岁多的男童在家玩耍时误吞磁力球,他的爸爸用我们团队教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孩子进行施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这就是我们进行急救普及活动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心跳行动 ‘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队长赵玲说。据了解,“心跳行动 ‘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共举行了30多场次活动,学习人数达5000余人次,通过急救知识的普及,更多市民学会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科学正确的急救方法,让大家在面对猝死、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不再只是焦急、无奈和等待,而是可以在120救护车到来之前选择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从而提高院外抢救的成功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近年来,肥城市作为全国、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4536”的总体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肥城红”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在肥城市仪阳街道董家南阳村,“希望小屋”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来到帮扶儿童家中,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与孩子们亲切交谈,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在今年6月份参与了希望小屋结对帮扶活动,这是一项关爱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民心工程,很有意义,以后我们会经常关注关心困难儿童,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小屋”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尹向祯说。

据了解,“希望小屋”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团市委发起,致力于为留守困难儿童打造温馨卧室、改善学习环境。自项目开展以来,肥城市共认领“希望小屋”36处,通过志愿者与受助儿童结对的方式进行帮扶,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空间氛围,解决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切实提高自理能力。

在每天的早、中、晚高峰时段,肥城城区重点交通路口都有一抹鲜艳的“肥城红”在维护交通秩序。这是由交警大队组建起的“桃都义警”文明交通劝导队,到目前已经有100余名志愿者加入每天的常态化维护交通秩序中,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家门口的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在社区图书馆为读者推荐书目,介绍党史学习教育书籍,在亲子阅读活动中与孩子和家长互动;开展“好家风好村风”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新生和新生家长进行专题演讲,以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话语,畅谈自己对家风家训的体会和感悟……如今的“肥城红”志愿者品牌,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呈现出志愿服务“红”动全城之势。

据了解,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50支骨干志愿服务队,成立17支市直专业志愿服务队,发展各类队伍1137支,社会大型专业社团志愿组织70余个,全市注册“肥城红”20.39万人。志愿队伍由许多退休干部、医生、教师、理发师等热心志愿服务的人士组成,形成了集理论政策宣讲、助学支教、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具有各行各业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服务内容广泛的“肥城红”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今年以来,“肥城红”紧紧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这一目标,贯穿庆祝建党100周年这条主线,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培训精益化、常态化、项目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扎实推进“理论宣讲进基层”“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桃都义警”文明交通劝导等17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文化文艺、扶贫助弱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全市大力营造全民竞做“肥城红”,宣传弘扬正能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志愿者为市民讲解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讯员供图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