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3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宋冠州 马向阳)“原以为建设电力外线要花费不少时间和成本,没想到供电公司早已提前把外线建设到位,把电表接好,等着企业入驻,这既节省我们一大笔开销,还大幅度提前了电力工程竣工时间,企业落户泰安放心又安心。”近日,泰安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负责人看着手中的供电方案高兴地说。
“电等企业,开门接电,这是我市‘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确保企业‘进驻即送电’,极大提升客户办电体验。”据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主动对标先进,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畅通简化“获得电力”和新能源发电消纳“两条线”,做到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不断增强企业群众办电、用电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在简化“获得电力”上,我市印发优化用电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50余项工作台账。其中,聚焦办电更省时,对居民用户和低压非居民用户审批总时长从12天缩短至5天,高低平均接电总时限不超40天和7天;聚焦办电更省钱,实行小微企业接入成本全部“零投资”,城市规划区低压接入容量扩大至160千伏安,农村扩大至100千伏安;聚焦办电更省心,率先实现9项、13类政务信息实时共享,100个供电营业厅“刷脸办电”和“房产+用电”联合过户;聚焦用电更可靠,大力推广带电作业、状态检修等不停电检修模式,实现报装接电不停电接火率100%。同时,坚持市场导向,扩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执行范围,先后为企业节省各类电费支出1.05亿元。
在简化新能源发电消纳上,我市制定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光伏平价上网管理流程,理顺接入消纳办理程序。围绕并网流程创新,申报材料精简至5个,审批环节减少3个,审批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手续办理时间压减至1天,新能源发电并网流程简化60%。截至目前,我市新增21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成功并网,围绕全程协调服务,实时跟进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梳理项目推进难点堵点,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速推进、狠抓落实。2020年,对上协调电网消纳指标9.46万千瓦时,组织申报2个发电项目纳入国家竞价补贴范围,争取8个竞价转平价新能源发电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其中,新泰市采煤塌陷地光伏基地成功纳入国家和省级“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
市能源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督导机制,聚焦办电环节、时间、成本、可靠性及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任务等关键指标,精准施策,锐意改革,以更优、更好的“获得电力”惠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