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相关新闻,近日引发舆论关注。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在答复《关于在浙江省推广“父母持证上岗”的杭州上城经验的建议》时称,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一些地方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浙江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计划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在全省推行。(新华网)
“父母持证上岗”呼声强烈
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那么这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上岗证、终身不下岗的职业。大部分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未经过专业育儿培训,缺乏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育儿方法往往是道听途说,或沿袭传统育儿的方法,效果难有保障,还容易被误导而走偏。比如,“咆哮式”辅导作业、“丧偶式”育儿、“棍棒式”教育等问题,不仅让很多家长倍感无奈和无力,还会给孩子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无论是对个体、家庭还是社会健康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从“老师”到“优秀老师”的转变,离不开家长自身的学习。如今,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却不得其法。显然,家长也需要学习育儿知识,推行“父母持证上岗”模式,向家长灌输正确的育儿理念,有助于缓解家庭教育焦虑,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由此,近年来,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呼声愈加强烈。
家长学校发展迅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细致了解浙江数字家长学校,就会发现,其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且有针对性。以“之江汇教育广场”为例,其课程以视频为主,由专业老师主讲,按照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划分,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亲子沟通、情绪管理、成长规律、塑造人格、身体和心理健康等不同内容。
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该区依托移动学习平台,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开设线上课程,引导家长通过智媒体完成学习、获得积分,对达到一定数量积分的家长予以认证并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基于“上城经验”,浙江省级层面也在积极尝试,目前,浙江数字家长学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同时,其他地方的“互联网家长学校”“数字家长学校”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持证不是关键,家庭教育是毕生课题
“父母持证上岗”,并不是简单给家长发一张“合格证”,也不是为家长设门槛、添负担,而是提醒家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应该怎么做,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观念、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节点,应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可或缺,且无法互相替代。只有各尽其责,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加立体化的成长环境。面对“父母持证上岗”,其实无须过分纠结于“证”上,毕竟,为人父母的事实不会改变。其给我们的启示,更多应该是在父母能动性的发挥上,鼓励父母用好信息化资源,让家庭教育更加智慧。毕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热动:
新京报:家长要懂得教育,树立正确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凤凰网:可能听到“持证上岗”“执照”,或“积分”等词语,许多人会联想到“考试”,从而产生抵触感。但当我们仔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都是家长会在搜索引擎上主动寻找答案的,而官方提供的聚合平台,恰恰回应了家长的诉求,方便了家庭教育的开展。
网友“冰块可乐”:作为父母合格与否,是否只能靠“家长执照”来体现、来实现?究竟谁误读了谁,读者和家长要分辨,相关部门更要分辨。
网友“墨白”:地方探索无疑值得肯定,但护航家庭教育还要靠法治。相信随着家庭教育立法逐渐推进、落地,“父母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