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政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建共建数字化 红色教育云共享
我市开展“法律援助进高墙”活动
提升党史学习热情 增强党员党性意识
耐心诚恳调解 妥善化解积案
邀请专家义诊 服务军休干部
黄前镇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让随手拍成为聚焦需求、回应关切的平台
关爱职工“夏送清凉”
贴心为民办实事 精准服务暖民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山区民政局
贴心为民办实事 精准服务暖民心

 

□通讯员 白振兴

今年以来,泰山区民政局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开通“救助直通车”

让困难群众及时受助

铁脚板丈量真民情。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今年4月组织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低保、特困人员走访慰问,包括重病、重残人员以及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党员、老党员、烈士遗属等。通过走访慰问,详细掌握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了解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发放慰问金19.8万元,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大数据预警防返贫。开展“大排查大走访”行动,联合扶贫、医保、残联等部门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对未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的易致贫返贫人口进行摸底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截至目前,比对自负医疗费用超过2万元未享受低保特困群众3500余人、重度残疾人未享受低保特困群众3800余人,并及时将名单反馈至街道镇,指导做好情况排查、信息核实、救助申请等工作,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提标准爱心送温暖。开展社会救助保障提升行动,自今年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保障标准在去年底基础上再提高10%。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向每个街道(镇)拨付临时救助金10万元,并适时及时补充,不断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

建立“社会工作站”

发挥专业服务优势

社工有阵地。泰山区在7个街道(镇)全部建立社工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儿童之家等公共场地和服务资源,开辟社会工作办公和服务场地,配备服务设施,并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提供相应支持保障。在12个社区(村)全面打造社工室,面向居民直接提供含政策落实、心理疏导、关爱保护、危机干预等内容的专业服务。

阵地有专人。泰山区切实发挥齐鲁和谐使者、泰山和谐使者、全国模范“小巷总理”及专业人士的“领头雁”作用,常年邀请他们进驻街道(镇)社工站、社区(村)社工室指导工作。每个街道(镇)社工站配备了3名以上专业人员。截至目前,已组建了15支特色队伍,街道(镇)、社区(村)共配备专业社工122名。

专人有项目。泰山区民政局动员齐鲁和谐使者等专业人士直接深入社区(村),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及居民需求策划项目,确保每个项目全程策划、全程指导、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进行效果评估。目前,已策划并开展16项特色服务,重点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4个方面开展,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健全社会关爱网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打造“老年幸福园”

提供居家养老幸福餐

专班齐推进。泰山区以创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建设幸福食堂,依托幸福食堂打造老年“幸福园”。泰山区成立了民政、财政、自然资源、规划、市场监管、住建、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和《补助办法》,明确任务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方式、运营方式、工作措施等,全力统筹推进。

精心选好址。泰山区民政局深入各街道(镇)、社区(村)进行实地调研,立足实际,精心筛选,在全区范围内确定建设30处幸福食堂。按照城市每处5万元、农村每处2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补助,8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服务零距离。幸福食堂主要为低保、特困、高龄、失能、孤寡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卫生、方便、价廉的幸福餐,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上门送餐。同时,多方链接养老资源,开展义诊、理发、康复理疗、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等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形成“幸福园+N服务”的驿站模式,不断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营造敬老爱老孝老助老社会氛围。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