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5日讯(通讯员 王海燕)近日,我市为期两个月的国家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我市高位谋划、统筹推进,聚焦4个方面、11个问题,细化工作措施通过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补短板、补漏洞、强措施,坚决有力地推动整改取得实效。
强化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全市印发《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26件文件,健全制度机制,严肃责任追究,进一步解决长期制约统计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严肃履行统计法定职责。实施“服务千企百乡”行动,推动实现776家企业财务报表自动有序转换生成统计报表,指导4000多家企业规范统计台账,创新培训机制,累计培训企业人员4200人次。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夯实基层统计力量,推动统计工作有效落实。对2016年以来与统计法精神不相符的文件和做法进行清理纠正,全市清理出5个涉统文件,废止1件。
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建立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监管体系,通过对95家入库单位专项核查、对近1000家企业的数据质量检查和75家企业“双随机”执法检查,加大统计违法行为通报和曝光力度,提高统计失信成本,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下一步,我市将以统计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举一反三,持续巩固督察整改成果,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推动统计工作大改进、大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