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不久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力争“十四五”期间逐步在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光明网)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意味着能够在关键时刻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儿童被食物卡住、面临窒息危险,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得到及时救助的新闻不时出现;在公共场合突然晕倒的人员,被熟悉胸外按压急救技术的路人施以援手的新闻也偶见网络。这提示我们,面对突发意外,在专业的救援力量抵达之前,能否运用相关急救知识、提供妥善的应急救助,至关重要。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54万人猝死,心脑血管疾病、车祸、溺水……“夺命杀手”无处不在,救命黄金时刻只有4-6分钟,每推迟1分钟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就上升3%。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公众的紧急救援意识和能力还相当淡薄和欠缺,当意外发生时,由于公众缺乏急救知识,以至很多生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补好急救这门“必修课”,推动全民懂急救、会急救、敢施救。
普及急救知识,完善急救体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也是健康中国的题中之义。《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列为行动目标之一。加快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将急救知识的普及对象从重点群体、重点行业扩展至全社会,让每个人既能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能在关键时候帮助他人。
生命诚可贵,只有全社会重视和普及急救知识,在人们心中根植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与方法,在遇到突发状况的危急时刻,人们才能够勇于和善于伸出援手、科学有效施救,才能挽救生命于黄金时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急救意识,让急救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一项必备常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