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穿一线风景 活一方经济
守护祖国的未来 托起明天的希望
市城市管理局开展宣传活动 引导市民文明使用共享电动车
遏制志愿填报辅导乱象需疏堵结合
织牢秸秆禁烧防护网
市中心医院薛敬伟获特别资助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遏制志愿填报辅导乱象需疏堵结合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文 赵坤/图

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异常火爆

如果说高考成绩关乎学生的人生走向,那么填报高考志愿则更直接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由于缺乏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缺乏明确的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在过去很让家长和学生发愁。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填好志愿确实要费不少功夫。如果不研究志愿填报规则和技巧,不了解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很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失之交臂,从而影响人生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并非危言耸听。

“报得好等于多考10分”“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眼下,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考生和家长本就焦虑的神经更加紧绷。记者调查发现,志愿填报软件收费从几百元至千元不等,一对一咨询辅导价格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价格一涨再涨,市场异常火爆。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最近3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家,同比增长90.5%。

服务“货次价高”乱象丛生

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如果花钱能买到靠谱的志愿填报辅导服务,进而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很多家长都愿意购买。但是火爆的市场背后,服务质量如何?

从现实情况来看,志愿填报服务的专业人才供给显然没有跟上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家长在支付高价辅导费后,换来的或许并不是具有专业水准的咨询服务,而更有可能是一种隔靴搔痒的心理安抚。比如,有些辅导机构的数据滞后陈旧,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填报策略普遍偏向保守,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所谓专业人士依赖的大数据,并非什么核心信息,多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而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过是在“忽悠”。这就意味着,家长高价购买的服务可能很“水”,既不可能让考生“低分捡漏”,也不可能让考生避免“高分低就”,甚至还会误导志愿填报,亦或上演诈骗的戏码。

疏堵结合为学生保驾护航

面对这种市场乱象,家长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各种夸张的宣传。同时,家长也要意识到,志愿填报最关键的还是了解个人兴趣、志向,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自身的兴趣、潜质,是志愿填报服务所不能提供的。当然,市场乱象也警示我们,遏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乱象,亟需做好“疏堵结合”的文章。

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做好“疏”的工作。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加强信息整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其次,要顺应高考改革的趋势,加强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学生发展课程指导体系,从入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确立人生目标,寻找与目标相适应的专业与职业,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面,到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才不会犯难、迷茫,才能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写好“堵”的文章,即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对市场进行规范,要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查处那些夸大宣传、乱收费的机构,避免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野蛮生长,损害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热动:

北京青年报:高考志愿填报莫被“服务”带偏。

法治日报:志愿填报辅导不该成为“唐僧肉”。

光明网:志愿填报服务“1分不浪费”,靠谱吗?

中新网: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动辄要上万元,是在收智商税?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幸福柳校区高三年级组长孙腾飞:填报志愿借助大数据是有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依赖。

网友“慕容晓晓”:十年寒窗,一朝交卷,填报志愿,人生大事还得问自己。

随着山东夏季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纷纷将重点转入填报志愿环节。山东试点新高考之后,院校专业限学科、96个志愿等新规则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于是,志愿填报中介机构的“大数据+规划专家”服务也多了起来。(大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