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8日讯(通讯员 刘光跃 王戎卿)近期,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顺畅”的目标,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全市试点推行道路管理“路长制”,着力破解制约道路管理工作提档升级的难点问题,切实提升道路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压事故、保畅通、优秩序、护稳定,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
“9+1”工作机制,推动试点先行。对标“出行更安全、道路更畅通、交通更有序、环境更文明”的工作目标,制订下发《泰安市公安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路长制工作试点方案》,在全市确定33条交通流量大、秩序比较差的交通要道作为试点道路,逐路逐段确定路长、副路长和路管员,逐步建立道路交通管理联合巡逻防控、道路交通违法联合查处、复杂公共场所周边交通治安秩序维护、道路隐患联合排查整治、恶劣天气联合应对、涉路舆情联合管控、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联合侦破、文明示范路联合创建、联合保障等“九大工作机制”,并健全“路长制”常态化奖惩激励机制,全力构建全天候全方位道路安全管理体系。
“1+N”模式,优化内外联动。打破警种界限,整合警力资源,调动社会力量,狠抓合成共治,在夯实公安内部警种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将试点路段内肩负道路管理相关职责的街道办事处、城管、交通、园林、环卫、社区等部门单位统一纳入联动体系,“交警路长”定期召集道路联席会议,集各警种、各部门之力,共同研究会商道路管理方面的疑难问题。创新交警主导、其他1个或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1+1”或“1+N”模式,灵活机动开展市容市貌、营运秩序、环境卫生、社区管理、“门前五包”等统一治理,合力消除了一批疑难问题。同时,结合路段包保责任巡查机制,全面强化夜间联动管控,实现了“时时有警力、每天有治理、每周有联动”的管控格局。
项目化管理,照单整治顽疾。围绕“哪里有问题就治理哪里、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健全试点道路交通设施配置、交通流量以及沿线企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基础信息管理台账,同步掌握变动情况,定期研究确定试点路段重点攻坚工作,各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处理消除,切实做到资源共享、违法共查、问题共处。对秩序管理顽疾实行项目管理,明确责任分工,拉出清单,倒排工期,重点开展“集市外溢清理行动”,坚决取缔非法占道经营行为,坚决清除妨碍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和占用盲道、公共交通区域经营等现象,及时消除了一批道路安全隐患,真正还路于民,确保试点道路安全畅通。
“路长约谈”,倒逼责任落地。主动联合派出所、城管等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沿街单位“门前五包”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及时启动“路长约谈”,督促问题整改。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西大队为例,先后集中约谈了辖区市中心医院、银座商城、万达广场等一批责任单位,对存在的问题隐患逐项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压实主体责任。积极协调对接路长联系单位,引导学院附中临时停车区接送学生车辆进入泰山游客换乘中心停车场停放,并综合采取交警查处、学校曝光、家长监督等措施,显著优化了学校周边通行环境。积极采纳联动单位的合理化建议,在万达广场新建出租车专用通道,统一规范周边非机动车停车秩序;将龙潭路市中心医院地下停车场沿街起落杆移至通道内停车场收费亭位置,两侧入口处增设剩余车位显示屏,明确入场等候区的起点和终点,增加保安力量,及时消除了区域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