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7日讯(通讯员 宋绪生)“这里吃的好,住的好,对俺护理照顾的更好,能省不少钱,还能让孩子们安心工作,这个保险真是给俺解决了大问题。”住在县人民医院护理院的张大爷向笔者介绍道。
85岁的张大爷5年前突发脑梗,经医院抢救治疗后仍患上了半身瘫痪,身体重度失能,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年事已高,勉强还能照顾自己,儿子儿媳都在单位上班,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无法给老人提供有效的家庭照护,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做好老人的生活护理,子女聘请24小时保姆,每年支出护理费用近5万元,经济负担较重。
2019年,我县成为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县,张大爷家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向县医保局提出申请,经评审专家审核合格后,成为我县首例长护险受益老人,入住县人民医院护理院。在护理院内,张大爷每天能享受专业的护理照顾,家人可以随时去看望老人。2020年,张大爷医院护理总费用6万元左右,其中护理保险承担近4.4万元,个人仅负担约1.6万元。张大爷个人负担的医院护理费用加上每月支出的800元伙食费,总体费用比聘请保姆节省2.4万余元。
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是指购买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因年老、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护理机构,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为其护理支付一定补偿的险种。该险种能够解决高龄人群护理需求,重大疾病人群后期护理需求以及伤残人士的护理需求。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长期护理保险为我县患者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即节省了经济开支,又能够让子女安心工作,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长护险制度推出以来,县医保局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断调整完善制度细则,使之更好地适应服务我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生活需求。一方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医院,转型为针对高龄失能长期卧床、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院、康复院和临终关怀中心,走医养结合发展的路子。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细化评估办法和服务项目标准,保证服务质量,做好监督考核,满足更多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职业院校、民政等部门加强联动,开设老年医学、康复、营养、心理、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培养一批专业护理人才,鼓励各培训机构开展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此外,县医保局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以及发放明白纸、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加大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享受率,切实让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社区、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