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31日讯(通讯员 郭洪涛 吕榕榕)自泰山区“强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作风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泰前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深耕细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泰前保驾护航。
全力纠治“四风”,把准监督执纪“风向标”。对标区委作风整治的相关要求,围绕监督执纪主责主业,切实前移线索处置关口,消解关键环节风险,加大执纪审查力度,打造全流程监督执纪闭环管理新模式。建立“清单式倒查”工作机制,梳理“三资”管理、民生扶贫、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风险点32项,实现线索发现从“被动等”到“主动找”的转变。围绕监督执纪过程中的风险易发、频发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聚焦“三资”管理中“微腐败”的问题,以“建”“晒”“督”“评”四张牌探索建章有序、晒廉有方、监督有力、考评有效的全流程村务监督体系。坚持有案必查,以严格执纪形成有力威慑,使党纪党规成为带电高压线。
着力标本兼治,上好廉政教育“必修课”。坚持以廉政教育为着力点,通过“省”“育”“讲”三步走推动廉政教育走深走实,实现廉政教育从“广覆盖”迈向“有质量”,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下足“省”功夫,组织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开展问题查摆工作,对照整治重点,通过自己找、领导点、同事提、群众评等方式,深入反省查摆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具体问题,形成整改台账143份。做好“育”文章,用好用活廉政教育资源。在上峪村打造“峪见幸福”廉政教育基地,开辟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公园等廉政教育活动区域,搭建覆盖全街道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平台。念好“讲”字经,注重做好教育成果的转化工作,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廉政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
致力监督赋能,释放作风建设“源动力”。通过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监管,实现压力的有效传导,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形成抓作风建设新常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创业、食品药品安全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纪工委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截至目前,共开展3轮自查自纠工作,督促整改问题48项。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问责问廉”廉政谈话行动,由纪工委书记同街道各部门负责人围绕检查中发现的廉政风险点开展精准式廉政谈话,把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作为核心环节,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警惕性,努力破除干事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作风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