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志竟 通讯员 张道泉
日前,记者走进泰安高新区房村镇三棵树家庭农场,看到以“脆、甜”独特品质享誉全市的农产品——富硒小西瓜,在瓜藤上挂着等待收获,大棚里的智能化设备,正管理着浇水、施肥、控温等工作。
“今年这棚西瓜长势很喜人,每个西瓜甜度都能达到16度以上。一到收获的季节,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一个大棚的西瓜预计能挣个六七万块钱,销售一点也不愁。大棚种植的瓜果蔬菜都采用豆饼作肥、熊蜂授粉、生物防虫等技术,保证了每一颗果实自然成熟,同时,大棚‘闲不住’,间茬还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农场主赵森很自信地说。
近年来,房村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智富农场”创建工程,探索出智力联盟、合作联营、利益联结、组织联姻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以“智富”带“致富”,实现家庭农场、村集体、贫困户等参与各方的利益共赢,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从无到有 赵森认准种地这条路
2010年,当兵退伍返乡创业青年赵森,在房村镇乡城北村投入资金600万元开始创建300多亩的爱上三棵树家庭农场。这几年,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赵森回想起创建之初,有许多困难摆在他面前。
不畏困苦艰难,认准种地这条路。“为了干出样子,起早贪黑,一心盼着把地种好。近年来随着流转土地面积的逐步扩大,农场实施了‘三步走’策略:一是积极参加各大学、农科院和农业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在第一时间与农科专家、教授建立联系,了解前沿科学种植技术。二是积极争取到山东农业大学的帮助,在技术指导和优质资源上实现了有效对接。三是聘请专家教授和专兼职科技推广员指导规划,实施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以及试验示范推广。”赵森回忆起创业之初。
有了科技的支撑,赵森的农场开始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经过试验,农场摸索出适合番茄、西瓜、水果玉米等作物种植的栽培法,提高了作物质量、产量、品质。
从有到专 村、户、农场实现共赢
“近年来,在高新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办公室支持指导下,成功引导村集体盘活资金、资产和资源,通过技术购买、技能培训等方式将农场做大做强,实现自我‘造血’提升,统筹生产要素与家庭农场开展合作、联合经营,使资源向家庭农场集聚,推动村集体、农民和家庭农场的共赢。”赵森如是说。
据赵森介绍:“在自身发展有了起色后,为做好做强当地的番茄产业,2019年年初,农场牵头成立了小番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逐步推动番茄产业的规范化种植和优质化发展,努力把房村番茄推向高端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发展社员200余人,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近30期,很好提升了社员的种植水平和发展能力,得到了当地的一致好评。”
同时,农场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扶贫助困活动,特别是承接了房村镇2018年扶贫项目,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1个,600平米车间一处,极好提升了农场的设施水平。项目建成后,累计实现分红30万元,440户贫困户户均收益682元。同时,优先吸纳20余名困难群众在农场就业,年收入2万元以上。
目前,爱上三棵树家庭农场蔬菜、水果入选泰安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证书产品名录。农场的大小番茄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场持有“泰山七仙女”“泰山翡翠”等商标近十个。农场先后获得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泰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泰安农业公园等荣誉称号。
职业农民模式 带动辐射力强
在赵森看来,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他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我的目标是打破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模式,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种植。”
自此,赵森经过不断努力,前期流转土地300多亩实现标准化大棚种植,后来发展到500多亩。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绿色种植和规范化种植,统一施肥、用药。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吸收了很多先进种植理念与经营理念,成为了一名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同时,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通过电商和借助学生研学进行宣传推荐,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打造泰山七仙女番茄、富硒小西瓜等特色品牌,并取得全国绿色食品认证,每个蔬菜和水果都有“健康码”和“身份证”,实现了产品可追溯体系。在产品方面进行深加工,农场自产小麦、地瓜等淀粉类作物,磨成面粉,开设课外课堂,让前来研学的学生和采摘游客亲手做面点,丰富了他们的体验感。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周边的村民,用它的模式来进行规模化的种植,复制推广模式,来带动更多的农户去致富。同时还培养了培育一大批职业农民,村里的留守妇女也可以到这里来务工、学习技能、技术等,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眼光长远 未来可期
为提高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赵森花了很多心思。为帮助农民掌握技术,闲暇时赵森经常到周边村民的田间地头上授课进行现场指导。他所指导的几百个大棚,谁家种的什么菜,是什么品种,都能做到如数家珍。
“去年率先向周边200家农户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善了以往的大水浇灌浪费水资源和植被吸收率低的问题,也节省了用人工施肥的费用。同时,推广智能大棚管理系统,一部手机就可以浇水和控制湿度温度。”赵森如是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森在农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不满足现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设想,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说:“农场的番茄、西瓜等农作物的种子不仅价格贵,一旦国外进口种苗不卖的话,对我们冲击巨大。”为此,自2016年以来,爱上三棵树家庭农场在赵森的管理下,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通过现有番茄种子进行和杂交,培育新型优质种子,未来十年内研究和掌握核心技术,替代国外种子,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科技兴国贡献力量。
赵森表示,下一步农场将扩大农场蔬菜大棚面积,引进全自动大棚,建设番茄生活体验馆,展示泰山番茄种植历史和番茄有关知识,打造特色景观,规划建设“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农场环境,努力建设百年农场,以特色农业模式助力高新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