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莫让健身房成“添堵房”
我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发布 “零基础模板”业务手册
激发“老文艺”的时代“新魅力”
振兴乡村党旗红 科技帮扶泰山青
以诚信为本 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阳县对传统艺术进行时尚设计
激发“老文艺”的时代“新魅力”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赵峰

“自己的戏法自己耍,自己的算盘自己打……骂声大儿太不该,托我上墙他跑开。没想到还有墙头这一灾,想不到这墙头成了我的望乡台。”在中国戏曲学院录音厅,85后崔文龙、朱芳两位山东宁阳木偶曲艺剧团演员正为即将开拍的动漫木偶戏电影《墙头记传奇》录音。

舞台虽小能演天下事,传统戏曲自诞生起就有教化作用。宁阳县探索地方传统戏曲与时尚传媒融合发展的路子,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演绎和呈现传统戏曲之美,激发“老文艺”的时代“新魅力”,让乡土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乡土艺术创新领域圈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近年来,宁阳县把木偶曲艺剧团、荷花豫剧团、远芳艺术团等剧团纳入政府送戏下乡演出队伍,引导剧团围绕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山东梆子、吕剧等本土曲艺,运用电脑设计舞台背景,对传统唱腔进行时尚设计,推动乡土艺术创新性发展,用艺术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既丰富了群众的夜生活,又宣传了党“三农”工作的政策。

梆子戏《墙头记》、舞台剧《蟋王东征》、豫剧《朝阳沟》、木偶戏《变脸》《长袖舞》《墙头记》《人子·人》……一部部新编时尚曲目为观众提供了视听觉的感官体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及主流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使观众沉浸在特定情景中,让乡土艺术吸引力硬核升级,在宁阳引发“追剧”热潮。

文化也是民生。宁阳县把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通过“万名文艺人才汇演”“一村一场戏”“百团进村”“家·国·梦”全民歌舞拉力赛等载体,把文化视听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计划演出1000余场。

卖家电的、卖票的、开饭店的、开车的、开门头做小生意的……宁阳县蒋集镇的村头巷尾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平时,他们是各行各业的致富能手。当锣鼓一响,他们便有了同一种身份——远芳文化艺术团演员。

“有活动,有演出,就有幸福的味道。”王苓是远芳文化艺术团团长,在镇上经营着一家饭店。自2013年起,王苓带领剧团开始承办宁阳县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活动。目前,剧团有固定演出人员50多人,逢节假日有大型演出活动时,演员阵容可达150余人,每年“走街串巷”义务演出200余场,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网红”剧团。

初夏消暑,华灯初上,在东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荷花豫剧团新编排红色剧目《粟裕将军在宁阳》上演。剧团挖掘东疏镇当地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战役的红色资源,编排红色戏剧,开展巡回演出,擦亮“东疏夜话”群众文化演出品牌,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欣赏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宁阳县把“文化进万家”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县内2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服务志愿组织,面向基层、扎根群众,用艺术的力量,把红色“种子”播撒到群众的心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努力实现“县级有品牌、乡镇有队伍、村村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让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成色越来越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