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丽娟
五月的泰山脚下暖意融融,穿行在泰城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路网畅通等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强区正加快崛起。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泰山区用“绣花”功夫做实做细民生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一个个惠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如同动人的“音符”,汇成一曲安居乐业的美好乐章。
迎难而上 筑牢民生幸福巢
“感谢党委、政府解决了这个‘老大难’,压在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近期,岱庙街道金星社区十余名干部群众代表,自发到泰山区委、区政府送上锦旗,表达了他们即将圆梦新居的感激之情。
岱庙街道金星社区“16排”平房建于1985年,因年久失修,墙体粉化开裂,屋顶漏水严重,全部列为D级危房。迁新居,成为金星“16排”全体群众的共同心声。
泰山区委、区政府和岱庙街道急群众之所急,先算民生账,后算经济账,以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担当全力做好金星“16排”平房拆迁安置工作。泰山区片区改造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用活政策,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并将周边同样存在安全风险的小安家庄、水泵厂宿舍等老村、旧宿舍全部纳入改造范围。为快速推动改造工作,金星社区组织居民成立自改办公室,让群众自己主导改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39户居民全部丈量签字,社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金星社区“16排”拆迁安置是泰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啃硬骨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缩影。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惠民生’的工作导向,我们突出主城区担当,托起群众的安居梦。”泰山区委书记王爱新说。近年来,泰山区以超强力度攻坚城中村改造工作,让一个个“安居梦”加快照进现实。去年,启动11个社区村拆迁工作,拆除房屋5419户。其中,魏家庄村一月内全部完成610户拆迁任务。年底,5个村集中开工回迁工程达64万平方米。今年4月份,集中开工王家庄社区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住房保障问题。去年,办结房地产遗留问题项目112个,惠及2.1万户。
共建共享 擦亮“幸福底色”
今年春季新学期,泰山区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生收到了一份“开学大礼包”:3月1日开学首日,学校新食堂正式启用;开学第15天,学校向学生免费提供午休床铺。学生在校午餐和午休的问题均得到解决。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我们正努力实现教育资源从均衡化向优质化转变,学生和家长期盼的事情,我们一个一个实现。”泰山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黄涛说。据了解,目前,当地已有50所学校通过配餐、自建食堂方式实现集中供餐,有需求学生供餐率达到100%。
学生午餐午休有了新体验,群众就诊拿药也有了新感受。家住泰前街道的李大爷患糖尿病20多年,“过去,每月都要到医院排队挂号、复诊、拿药,每次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儿子帮我签约互联网医院,不用出门,打热线电话就可以进行复诊、买药,医保报销跟医院一样,公众号还经常发消息提醒吃药和运动,特别方便。”他说,在电话复诊当天,就能收到互联网医院配送的药品。
李大爷是泰山区体验数字化慢病管理的众多市民之一。据了解,泰山区牢固树立“大医保、大健康、大民生”理念,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引入微医集团建设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慢病管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为患者畅通了在当地即可直通上级医院、专家名医、优质资源的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泰山区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惠民生,去年,泰山区为民要办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就业5960人,第二实验学校等4个校建项目投入使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