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4日讯(通讯员 高伟丽)东平农商银行科学制定投资方案,调整投融资策略,加强市场前瞻性分析研判,稳步提高自营业务综合收益。截至3月末,该行实现自营业务收入5688.86万元,同比增加272.5万元,考虑免税效应自营业务综合收益率3.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04%,综合收益率较年初增加0.34%,综合收益率增量居全市首位。
立足“早”字谋思路,科学规划投资方案。一是加强宏观学习领悟。该行精准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确定了自营业务“依法合规,安全高效,风险可控,提高收益”的总体工作思路。根据总体思路,加强市场研判分析和投资策略研究,适度开展杠杆操作,调整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提升资金业务收益。一季度新增投资资产收益率(考虑免税效应)3.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9%。二是加强微观调研测算。审慎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及早测算业务规模、增速、品种、期限、杠杆和收益等经营指标,明确债券投资重点,全年国债、地方债等免税产品投资余额可达30亿元,最大化发挥免税效应,提高综合收益率。截至3月末,该行国债、地方债投资余额2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7.67%。
立足“活”字调策略,提高自营业务收益。一是稳步增加债券资产配置,优化资产结构。一季度新增债券36笔、金额13.4亿元,平均剩余期限4.38年,考虑免税效应加权收益率3.70%,持平于全省;累计投资国债、地方债20笔、金额9.5亿元,占新增债券的70.9%,考虑免税效应加权收益率3.83%;适时适度拉长债券综合久期提高收益,截至3月末,该行债券综合久期2.62年,较年初增加0.28年。二是准确把握投资进退时机。在收益率高位投资债券16笔、金额6.3亿元,其中在1月末在资金收紧收益率上行时点投资债券5笔、金额1亿元,2月中下旬在资金面及通胀预期升温收益率上行时点投资债券7笔、金额2.3亿,3月初在全国“两会”对GDP指标设定低于市场预期收益率下行时点前成功投标10年期山东省政府债2.3亿元,二级现券买入0.3亿元,3月中旬在通胀、金融数据好于预期收益率上行时点投资债券2笔、金额0.4亿元;在受资金面持续宽松、债券供给较少、中西方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下收益率低位时点卖出债券2笔、金额0.5亿元,卖出同业存单3笔,金额0.7亿元。三是合理压降同业存单和逆回购规模,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截至3月末,该行同业存单余额6.75亿元,较年初下降4.3亿元;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等短期资产占比7.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5%,有效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立足“实”字强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一是优化工作流程。学习全省典型经验做法,修订完善投委会工作规则,优化工作流程,每周五进行集中审议,一季度修订规章制度2个;优化晨夕会流程,开市前,合理分配投融资各项业务额度,做实做细工作计划;闭市后,一句话复盘,回顾当天业务、分析市场行情,检视操作思路,一季度,该行累计召开晨夕会120次。二是开展系统模拟演练。演练内容涵盖质押式回购、现券买卖、债券分销、同业存单申购四种业务类型,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意识,提高资金系统全流程掌握熟练程度。三是完善分析研报。回顾总结上一交易日市场情况并制定本日业务操作策略,形成《市场形势简析》日报,一季度撰写投研报告60篇,为投委会及高管层科学审议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四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开展“我是主讲人”学习活动,参加省联社分析例会5次,夯实基础制度学习基础,提高学习实效性;培养后备兴趣人员13人,并组建微信群,分享市场行情、学习题库、培训讲义等,不定期组织考试确保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