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本报5月1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李婧)15日,由省医疗保障研究院、省医疗保险协会主办,市立医院承办的DIP支付改革下的医院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国家DIP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知名学者、杰出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当天,与会领导为市立医院医保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泰安实践基地)揭牌。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DIP支付下的改革理论及实践经验、医院的战略定位与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讲解。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医疗单位相关负责人对DIP医保支付基础工作的认识,深化了DIP付费理论认识,同时明确了工作目标,增强了试点工作信心,为下一步顺利开展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保障应该适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全覆盖、人人享有的目标。具体就是,制订医疗服务所必需的基本诊疗项目、药品目录、检查设施等的服务包,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形成对百姓具有可及性、安全性、可支付性的三套指标。同时,目前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推动医院以核心医疗数据规范化、绩效评价综合化、促进医疗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最终实现院内医保、医务、医药的三方联动。
省医疗保障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DIP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以DIP医保支付改革为抓手引导并改变医疗服务行为和绩效,实现医院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是当前公立医院深化医改的重点课题。泰安市作为山东省的7个DIP试点城市之一,相关管理部门及各级医院已进入积极准备阶段,在此时机举办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院管理发展研讨会恰逢其时。各医疗机构可主动研究政策,结合医院管理,把医保风险共担的经济压力控制在医院可承受范围内,在精益运营绩效管理上下“真功”,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顺应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新时代。
据了解,即将运行的DIP付费工作,是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药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机制,也是全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民生工程。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方向,将对医院在医疗行为、病案编码、服务质量等方面环境不断强化、健全,以确保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激励约束作用。在新的DIP付费方式改革下,医院和医保管理部门都面临重要的从观念到行为,从组织到个人,从流程到成效的全方位变革,急需交流学习提升。“泰安市立医院作为泰安西部重要的新建综合性公立医院,非常重视医保建设、面对DIP医保支付改革的新形势和新局面,在省医疗保障研究院的支持下,在医院成立医保政策研究中心,主动研究前沿政策,深入结合医院管理,切实落实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医院运行成效的双提高,努力成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保学院和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泰安实践基地。”泰安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