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不能止于罚款
市特检院组织“三体系”培训
关爱青少年视力健康 泰山区残联在行动
拾金不昧寻失主 传递文明正能量
国泰民安集团到肥城市湖屯镇 开展帮扶援建活动
生态宜居家园美 幸福指数节节高
以“棋”益智 “棋”乐无穷
一餐热饭暖民心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不能止于罚款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把教育当生意注定走上歧路

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迎来风口,校外培训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然而,在大量资本热钱涌入的同时,超前培训、超前收费、注水师资、夸大宣传、虚假广告、滥用资金、爆雷跑路等乱象也不断出现。不少培训机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虚假宣传等违法促销手段诓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不仅在师资层面弄虚作假,营造“高大上”的名师授课假象,更是借“伪打折”“伪优惠”等营销套路,营造“机不可失”的假象。

最极端的例子是,同一位“老师”同时为4家机构代言,其既是猿辅导“教了一辈子小学数学的老师”,又是高途课堂“教了40年英语的老师”,还是清北网校“计算可以秒出答案”的专家和作业帮直播课的代言人,这样的荒唐闹剧,正是在线教育乱象的缩影。被当成生意来做的在线教育,已经背离教育初衷,亟待通过强监管来正本清源。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乱象,5月1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处以警告和罚款250万元的行政处罚。4月25日,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4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被处以50万元的罚款。(新华网)

校外培训治理就该动真格

虽然有网友开玩笑说250万元不过是一线城市超级牛娃一年的补习费用。其言下之意是,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这点罚款不算什么。但是,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连续重拳出击,打击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和价格乱象,让其尝到违法乱纪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亮明了监管部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营销乱象的态度和决心,那就是对任何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这也就意味着,管理部门对在线教育强监管开始动真格了。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案件,加大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其实,罚款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引导校外培训行业规范发展。当监管层面亮明高压红线时,校外培训机构自然不敢再轻易忽悠消费者。目前,被处罚的作业帮和猿辅导已紧急回应,道歉并承诺整改。

遏制培训乱象须多措并举

首先,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备的审查制度、备案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市场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行驶。对于退费困难、机构跑路等其他高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也要严肃整顿,并加强惩戒力度、持续高压治理。

其次,校外培训机构应保持清醒。想长久赢得市场口碑,最终还是要拼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机构要遵循教育规律,不得违规培训。同时,要停止通过贩卖教育焦虑和铺天盖地的洗脑式营销刺激家长的敏感神经。

当然,家长也应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尤其要对违规培训擦亮眼睛,避免误入陷阱。

热动

经济参考报:顶格罚款发出校外培训强监管信号。

人民网:治理校外培训乱象,重罚后该怎么办?

南方日报:顶格罚款牵出校外培训机构套路。

光明网: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乱象不能再乱下去了。

网友“杨玉龙”:校外培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也不管是学科类培训还是非学科类培训,本质上都是在做育人的工作,而不是一门纯粹的生意。

网友“亦新”: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在线教育产业化的步子迈得太快,灵魂容易跟不上。在线教育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归根结底要靠教学质量,而非投资和营销。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