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亢 通讯员 张琪 王现洋)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文庙街道按照“摸底在前、研判在先、把好程序、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选举全过程,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街道18个村居共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干部123名,其中女性干部34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28名,全部村居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35岁以下年轻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新一届“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8岁,比上届降低4.5岁,大专以上学历53人,占比43.1%,“两委”班子结构得到整体优化提升。为持续巩固换届成果,街道立足职能定位,围绕谋划好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迅速部署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赋能行动”,全力推动新任“两委”班子以最大决心、最快行动、最佳状态投身村级工作,为全面开创文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思想赋能转角色。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结合党史教育有关内容,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传达到每一位“两委”干部,切实转化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具体举措。分层分级组织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新任“两委”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和初任“两委”干部思想状况,通过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树立目标,坚定一心向党、勤政为民理念,助力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
业务赋能提素质。组织召开村(社区)“两委”干部履职培训班,围绕思想政治、形势任务、政策业务、廉政监督等抓好“三情”教育,提升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素质能力。立足于“高”,突出“上情”教育,引导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握于“实”,抓牢“村(社)情”教育,结合村(社)情民情及村居工作特点,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等作为培训重点,将民政社保、安全生产、纠纷调解、疫情防控、财务管理等内容列入课程安排,推动村(社区)干部依照村规民约,公道正派处理村级事务,提升与群众沟通交流及应急处理等方面能力;贯穿于“严”,抓实“廉情”教育,围绕加强廉洁自律意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作风建设等方面,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党工委书记上廉政党课、纪工委书记开展任前廉政提醒谈话、财政所长和经管站长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方式,层层开展警示教育。
制度赋能促履职。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工备案制度,进一步明确“两委”成员的目标任务,落实岗位责任,更好地考核评价“两委”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建立以长远承诺为根本、年度承诺为基础、即时承诺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承诺机制,组织新任“两委”班子面对党员群众统一亮身份、谈发展、晒承诺,发布一年工作清单、五年发展计划,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与评议。开展完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规范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制定村(社区)“两委”干部履职负面清单,进一步明晰决策程序和履职红线,为“两委”干部立下“铁规矩”,推动村级组织运行规范有序、务实高效。
协同赋能助发展。建立初任村(社区)“两委”干部“4+1”帮带机制,对初任村(社区)“两委”干部逐人明确副科级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管区书记、村居书记共同结对帮带,促进新任干部尽快成长。开办文庙村级书记论坛,以“看、考、讲、议、做”等多种形式,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交流自己最出色的工作、最拿手的经验、最深刻的体会,通过互比互促,实现共同提升、共同进步。搭建余热发挥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根据离任村(社区)干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返聘为村(社区)干部帮带“导师”、网格长、矛盾纠纷调解员、党员志愿者等公益性服务岗位,做到“退职不褪色、离岗不离心、卸任不卸责”,助力村(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