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孔燕
在肥城市安临站镇大董庄村,有位94岁的老人,无儿无女,却每天衣食无忧、安享晚年、怡然自得。原来,老人有一直待他如亲父的侄子、侄媳妇照顾。老人的侄子名叫蒋元岱,他与妻子孙玉兰照顾叔父蒋太路几十载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演绎着“中华孝道”“中国好家风”的典范。近日,蒋元岱一家还被评为泰安市文明家庭。
蒋太路老人今年已经94岁了,但身体好、心态好,每天都乐呵呵地在村里遛弯、晒太阳,逢人就说:“侄子、侄媳妇伺候得好,吃得香、睡得好,我还能再活几十年。”据了解,蒋太路十几岁时便参加了抗日战争,随后回到家靠务农为生,一生没有婚配,无儿无女,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分家时,蒋元岱的父亲便决定让他一家和叔叔一起过日子,从此蒋元岱和妻子孙玉兰便担负起奉养老人的责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蒋元岱的3个孩子已成家立业,老两口也年过六旬,他们还是每日三餐,洗衣、喂药,悉心地照顾着耄耋之年的叔父。
每天天刚亮,蒋元岱和孙玉兰便早早起床,孙玉兰做好热腾腾的早饭,蒋元岱刚好伺候叔叔起床。吃完早饭后,老人便出门晒晒太阳。老人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蒋元岱都是将水果削好皮切成薄片,方便叔叔吃,一日三餐也是按照老人的意愿。蒋元岱说:“我叔年纪大了,血管细、容易晕,有一次半夜发冷哆嗦难受,我和老伴袜子都没穿就和孩子带老人去了医院,现在晚上不敢让他自己独自走动。”直到现在,蒋元岱都是把老人搀扶到床上才去睡觉。冬天怕老人冷,他还特意给老人准备了火炕。
走进叔叔蒋太路的屋子,老人的床头摆着侄子给买的唱戏机、收音机,听蒋元岱说,这是老人的最爱,一睡醒就要打开听戏,蒋元岱说:“我叔会过日子,每次给他老人家买点东西唠叨半天,说我们挣钱也不容易总是乱花钱,我们图啥哩,不就图老人开心嘛。”蒋元岱的儿子们受他影响,也把老人当亲爷爷一样孝顺,每次回家都给爷爷带水果、带点老人爱吃的零食。“家里从来不缺水果,孩子们经常给爷爷买,说要让爷爷把好吃的都尝尝。”蒋元岱说。
孝道、家风都是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的过程。蒋元岱说:“小时候在奶奶家,父亲、叔叔兄弟间相亲相爱,孝敬老人,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自家的叔叔也好、大爷也好,我从心里感觉他们都是自己家的老人。作为晚辈,孝敬我叔是应该的。”除了照顾叔父,自己弟弟有困难时,他也主动担起照看弟弟家孩子的责任,一家人虽然不富裕,但大家齐心协力,在一起也过得开开心心。作为老兵的蒋太路总告诉晚辈,不管什么时候,还是共产党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蒋元岱早年到东北打拼,一辈子勤勤恳恳,也总教育做生意的3个孩子诚信经营、靠双手创造财富。一家人都传承着孝顺老人、勤奋创业的良好家风。
提起蒋元岱,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村民们说,蒋元岱不但是孝老爱亲的好榜样,还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他用自家的车免费为村里的人运麦子,邻里之间有了矛盾,他及时前去化解,他用孝老爱亲诠释着淳朴的家风,也用真情传递着“五好家庭”的正能量,蒋元岱还获得了“山东好人”等众多荣誉称号。
“叔父也是父啊,只要我们还有力气伺候,我们老两口会一直陪着叔叔的,他健康长寿是我们做晚辈最大的心愿。”蒋元岱和孙玉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蒋元岱(左)与老人坐在一起聊天。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