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
12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泰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泰安市人社扶贫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以来,泰安市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坚持“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目标定位,立足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始终坚持目标、问题和质量导向,集合发挥好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就业扶贫整体效力,稳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织牢扶贫实施“网”
摸清扶贫施策“底”
为精准推进扶贫工作,织牢扶贫实施的“网”,近年来,市人社局始终坚持强组织、建机制、聚合力的工作思路,成立市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就业扶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泰人社发〔2016〕71号)等一系列政策和专题性文件,坚持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乡镇抓实施的工作机制,时刻注重强根固本,逐级落实,整体推进。2019年3月20日至21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暨黄河滩区乐业迁建工作座谈会在东平县召开,我市作了《实施“1133”行动坚决打赢人社脱贫攻坚战》典型汇报。
市人社局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分类建档,横向找差距,纵向查短板,全面打基础。每年年初在全市开展基础数据摸底调查,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扶贫任务重的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居等地进行调研,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一核查,精准识别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就业状态、就业意向等情况。为实现扶贫措施与贫困人员的精准对接,市人社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2019年启动泰山“集结号”,贫困人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免费发布个人诉求、查找就业岗位或参加技能培训。
就业扶贫
让群众端稳“饭碗”
近年来,市人社局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人社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开展“一帮四送”就业扶贫专项活动,精准瞄准政策受惠群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我市先后成立劳务扶贫合作社18家,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作为促进我市就业的重要平台,市人社局每年在全市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扶贫日”等各类帮扶活动,举办精准扶贫“就业直通车”下乡等专场招聘活动180余场次,累计组织272家(次)企业参加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343个,8800人次参与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402人。2016年以来,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实现转移就业14382人次。5年来,人社部门认定就业扶贫车间63家、扶贫基地19家,安置贫困人口1400人就业,有829人享受了一次性补贴。
同时,市人社局积极推广“创业扶贫工坊”,引导鼓励贫困户和贫困人员运用不同模式从事种植、养殖和手工加工项目,实现居家就业创业脱贫。5年来,认定市级“创业扶贫工坊”75家,鼓励扶持贫困人员自主创业78人,发放企业扶贫贷款1203万元。
社保扶贫兜底基本生活
技能提升增加脱贫内生动力
社保扶贫是保障贫困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社保扶贫兜底作用,5年来,全市共为10009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保费1000.99万元,共有7578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我市有效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累计开发建档立卡互助公益性岗位907个,累计安置贫困人口980人次。
技能扶贫是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重要抓手。市人社局通过实施“快餐式”短平快培训模式,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村屋院落,让贫困人口不出门就能学技能。2016年以来,市人社局累计组织2090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参加线上线下培训,享受培训补贴1704人次,补贴金额157.4万元,1199人享受职业培训生活费补贴19.5万元。与重庆市巫溪县人社局签订东西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我市连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累计安置巫溪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鲁就业206人。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下一步,市人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过渡期内继续延用人社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即时预警、主动服务、动态跟踪。与此同时,市人社局还将不断完善农村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发挥素质提升作用,打好技能“培训牌”;发挥就业促进作用,筑实农民“致富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念好农民“创业经”,确保政策不变、力度不松、干劲不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