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通讯员 纪宗玉 赵卓
“五一”假期,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各地游客在翦云山风景区尽赏大自然美景,在樱桃采摘园里体验采摘的快乐。5天时间,翦云山风景区客流量达到1万多人次。外面的游客走进山区,山里的樱桃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村民收入增加,幸福的笑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五一’假期来玩的游客不少,有专门来旅游的,还有来采摘樱桃的,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收入。”在樱桃园里,柳沟村村民王绪广一边忙活着一边高兴地说。眼下正是樱桃丰收的季节,在柳沟村,房前屋后、山上山下、星罗棋布的樱桃园里,一派忙碌景象,阵阵欢声笑语让这个小山村格外热闹。
在村民赵传友的樱桃园里,记者看到,老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除了与记者聊收成,他谈论最多的是村里的变化:“以前山上光秃秃的,什么都不长。现在荒山变绿了,村民也富了。现在和以前比起来,真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柳沟村位于潮泉镇东北部,与济南市长清区和泰安市岱岳区交界,背靠翦云山,大大小小的山头有13个,山林面积达6000多亩,耕地面积仅有2600亩,是个纯山区村。曾经的柳沟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村民走的是羊肠道,种的是望天田,祖祖辈辈守着连绵的大山生活了一年又一年,生活更谈不上富裕。
“过去,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民住得是泥巴屋……”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赵传友一脸愁容,“种地全靠人刨肩挑,亩产粮食才100多公斤,大家每天吃的是地瓜面窝窝头。”
穷不可怕,就怕脑袋不开化。为了改变柳沟村的生产生活条件,1992年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兴泉带领全体村民向荒山穷山“开炮”,确定了“大搞山区开发,发展经济林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
要发展林果产业,首要任务是治水。柳沟村处在翦云山半山坡上,下雨时黄水遍地流,存不住水。“那时候,我们常年坚持治水,涝年也不停,有时为了抢天时、赶工时,党员群众一连好几天吃住在工地上,一䦆一䦆地刨、一锨一锨地挖、一担一担地挑。”赵传友告诉记者。
立下愚公志,不信绿水青山换不回。经过连年的大干苦干,柳沟村先后建成水库1座、蓄水天池6座、大小塘坝30余处、小型水利设施100余处。目前,全村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达200万立方米,实现水源“200毫米不下山、300毫米不出田、500毫米不出村”,村民有了自己的“当家水”。
水有了,交通条件还不行,外边的人进不来,果子销不出去,修路势在必行。在刘兴泉的带领下,村里开始着手对全村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先后硬化道路1.2万米、近6万平方米。
“如今,我们依托山区优势,发展了以大樱桃、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5000亩。与省果科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改良品种,提高效益,目前,全村仅林果业收入就达到3000万元。”刘兴泉说。路通百业兴,果香飘得远。目前,柳沟村共建设以大樱桃、核桃、板栗、葡萄等干鲜果为主的经济林4000多亩,生态林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8%,形成“山顶松柏戴帽、山间刺槐拦腰、山下果树缠绕”的立体格局。柳沟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山东傲饰集团看中了柳沟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到该村投资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柳沟村成为肥城市第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先后引进翦云山旅游风景区和山东省青山世界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和山泉绿色生态山庄等10余个规模生态项目。“现在旅游项目区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承揽项目后期建设、日常维护和劳务输出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解决了8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刘兴泉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