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500余家粮企汇集 产销双向推介
奉献泰安力量 支援抗美援朝
关于对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先进学校候选学校推荐名单的公示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郑凯

10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市扶贫办、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全市71578户、1454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354个省级贫困村、251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5年来,各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亿元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未停止。我市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逐级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管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泰安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6个牵头成员单位编制28个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形成“1+28+26”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5年来,各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亿元,其中,市级资金3.56亿元,年均增幅57.1%;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32亿元,帮扶带动贫困人口2.9万人次。开展四级书记带头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实行市级领导同志包保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与各县市区、功能区签订年度脱贫责任书,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齐上、部门全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累计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杂费、保教费3800万元,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费补助3859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743万元。完善扶贫特惠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机制,严格落实“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等惠民便民政策,构建了住院6重保障和门诊慢性大病3险叠加的“6+3”医疗保障体系,住院贫困患者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10%。对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针对C级、D级住房逐户落实改造计划,助其实现安居梦。对有改造需求的省市级贫困村饮水安全进行提升改造,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认真做好兜底救助,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实现连续增长,5.46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供养,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在群众生活的点滴间,我市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据悉,我市统筹抓好东平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建设,29个社区全部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实现回迁入住。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成为全省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第一个实现搬迁回迁的社区,东平县大羊镇西王社区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深化贫困村提升工程,投资6.78亿元,对贫困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投资3亿元建设贫困村公路478公里,贫困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率达100%;投资7914万元,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幼儿园23所,全面改薄贫困村学校57所;全市605个省市级贫困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障、饮水安全、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大扶贫格局构建成效明显

补齐发展能力的短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我市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18亿元,发展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566个,覆盖贫困人口28.82万人次。积极推进就业扶贫,推行“企业订单、农民工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全市外出务工贫困人口21081人;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19家扶贫基地、51家就业“扶贫车间”安置贫困人口1085人;开发农村互助公益岗位907个,帮扶贫困家庭2120户。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成功认定山东省消费扶贫产品140种,实现消费扶贫产品进商超、进企业、进直播、进“京东商城泰安扶贫馆”,全市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2亿元。

打造大扶贫工作格局,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我市构建大扶贫格局成效明显。据悉,我市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市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体系。实施“62116”科技助推脱贫专项行动,选派379名科技指导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帮扶。依托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募集社会扶贫捐款1355万余元,实施扶贫项目97个,受益群众6.6万余人次;在全省首个启动“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为4109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治手术;“百企帮百村”、“菜单式”志愿服务扶贫、巾帼脱贫、金晖助老等活动扎实推进,形成了一批优秀扶贫公益品牌。

科学编制工作规划,平稳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加强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继续做好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移民避险解困“三大工程”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全部纳入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严格“四权分置”要求,确保扶贫资产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对生活出现困难的,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民政等部门负责进行兜底保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底。

平稳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加强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有效衔接,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适应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变,探索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努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