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军
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技工教育、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发展标准与要求的指引下,学校聚焦办好有标准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创新、开拓进取,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实施特色德育工程
厚植质量底蕴
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和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了“蓝领泰山”“1+4”特色德育工程。即坚持“立德树人、博能强技”1个中心目标;抓住4个关键环节,以“蓝领课堂”为主阵地,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以“蓝领英才”诚信积分管理为常规抓手,采取正面激励和负面惩戒举措,狠抓养成教育;以“蓝领泰山”志愿服务队为引领,开展特色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以“蓝领梦翔”校园宣传媒介为平台,弘扬优秀育人文化,打造积极上进的育人环境。“蓝领泰山”“1+4”特色德育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蓝领泰山”志愿服务队荣获“山东省最佳志愿者组织”称号等。
落实教学标准要求
夯实质量基础
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颁布后,学校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邀请专家进校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深入学习研究国家和省级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进“三合作”教学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生产紧密衔接、与高等教育相贯通的“三合作”教学改革。在学校“三合作”教学改革活动的推动下,各专业基于校企合作不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共有10个专业获批市级“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学校牵头开发了山东省《环境教育》中高职课程标准,共有15名教师参与了省级课程标准的开发,36名教师参与了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发校本教材55门,申报立项全国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建成市级精品课程26门。
抓住三条办学主线
明晰质量路径
学校积极落实“育训并举”要求,紧紧抓住升学、就业、培训三条办学主线,研究政策,探索规律,理清了服务于人才培养多元化成才和社会人员技能提升的高质量办学路径。按照学生意愿,分别组建了升学班和就业班。升学班围绕“一个高质量升学目标”,做到理念、管理、教学、教研、师资、设备、成绩“7个提升”,让职教高考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学校应届毕业生的高考报名率已达80%以上,高考录取率达98%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班以订单、定向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社会培训方面,广泛开展学历进修培训、岗前入职培训、岗中技能提升培训等;同时面向企业、农村(社区)等设立了10余种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年均培训各类人员超过8000人次,形成了“开放式服务型”社会培训格局。
注重内涵项目建设
打造质量品牌
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为抓手,立足区域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深入对接当地产业、企业、工作岗位,为地方发展培养千名有积极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全力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目前,学校有4个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有2个专业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有7个专业被评为市级品牌专业,有9个专业被评为市级“校企一体化育人”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2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山东省职业院校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玉与玉文化》课程团队被立项为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创新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在建,建成了2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蓝领泰山”育人品牌已在社会叫响,近年来,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马广超等优秀学子及30余名创业典型、几百名企业优秀员工。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强化质量保障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抓住“招、聘、培、练”四个关键环节,重点招录学历合格、有实际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从合作行业企业中高薪聘用骨干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任课;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进修,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师资培训,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参与社会生产实际,参与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练兵,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建立标准体系。近年来,学校新招聘教师45名,新录用26名高技能兼职教师,派遣278人次赴企业顶岗锻炼。完成校级创新课题研究120项,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连续两年获得泰安市“匠心育人”特色示范课堂比赛团体第一名。教师王刚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津贴,王东军等2名教师成为“齐鲁名师”培养对象,王海红等2名教师成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培养对象,贾慧文等3名教师的课被评为山东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特色示范课堂。
构建监控评价体系
提高质量效益
构建“四监控、四评价”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即对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教研活动4个方面实施常规教学运行过程性监控,对办学思想创新性、专业与课程发展性、教学质量诊断性、办学效益增值性进行年度质量效益综合性评价。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实行校部二级落实制度,学校职能处室按照工作分工对专业部进行监控评价,专业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控评价。监控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对专业部和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优树先、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已连续实施了5年,办学行为日益规范,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效益更加彰显。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校在泰安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活动中多次名列第一,“有标准有质量”的办学追求得以稳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