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5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芮)“五一”假期期间,在晴好天气的助力下,不少市民选择外出赏景游玩,而在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里,一名名气象工作者坚守在岗位上,确保气象仪器的运转和气象数据的正常采集与传输,为“智慧气象”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观测数据支撑,让市民收到的天气预报更精准、更详细。
5日一早,记者来到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时,观测员司林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早上我们会先巡视一下观测场,看看气象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司林静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对地面观测设备进行检查。走到百叶箱前时,司林静告诉记者,有时候沙尘会被风吹进百叶箱内,所以他们会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因为百叶箱内安装了温度传感器,我们在清洁维护的时候,需要用湿布擦拭或者用毛刷进行清理,防止沙尘对温度测量产生影响。”司林静介绍说。
随后,记者跟随司林静来到了浅层地温观测场。“这里主要是观测地表温度及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地面温度。”司林静手中拿着工具,对地面进行疏松并清理杂草。“为了观测地面温度,维护传感器,我们需要让地面保持疏松、平整、无草,也要及时耙松板结地表土。”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能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气象服务等提供重要的依据。过去,气象观测员靠笔、纸、电报机“老三样”观测天气,现在,地面气象观测已实现全自动化,人工观测业务工作量也相应减少,观测员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数据应用、设备维护和精细化气象服务转变。
一番巡视后,司林静回到观测员值班室,对地面观测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查看。在地面综合业务观测软件中,通过气象仪器自动采集的数据都会在这里显示出来。“地面观测设备每分钟会采集一次数据,我们每天通过查看红色、绿色和蓝色标识,就能知道这些数据的状态,我们观测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上传。”司林静笑着说。紧接着,她又通过业务软件查看辖区内所有无人值守区域气象自动站数据是否正常上传。
与此同时,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朱霞也在工作岗位上为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忙碌着。朱霞告诉记者:“这一期的气象专报是根据4月28日至5月4日的天气情况,从气温、日照、降水和土壤湿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期我们会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形成相应的农事建议,向农业部门和农民提出对策性的建议。每当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我们都会每周发一次气象专报。”
进行地面观测、确保全天观测数据正常上传、制作发布为农气象服务材料……这些是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气象工作者平时的工作内容。这个“五一”假期,气象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岗位,忙碌不停。采访接近尾声,司林静告诉记者:“如果遇到灾害性天气,我们经常会通宵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监测雨情等气象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坚守工作岗位,为大家做好气象服务,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