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
文艺演出进基层 文化惠民暖人心
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 旅游统计培训工作
内容质量成为市民选书关键
泰安方特“熊出没亲子跑” 开启童趣欢乐之旅
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从实践起步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徂汶景区坚持高标准科学规划
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梁 文/图

徂徕山汶河景区坚持规划引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突出生态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体育赛事、医养健康、休闲度假、文博会展、生态农业5大产业。2020年,该景区文化旅游工作立足实际,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文旅体融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重点工作亮点纷呈,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组就徂汶景区相关亮点工作展开深度调研。

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特色品牌建设显成效

徂汶景区管委会立足景区当前发展实际,积极打造环徂徕山、汶河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该景区依托环山路、环湖路建设,将一山一水周边资源串点成线、扩线成面,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2020年底,汶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主要景观汉博园观汶阁主体、汉武雕塑及游客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东岸体育社区已基本竣工,景观效果初步形成。泰山温泉城与徂徕山滑雪场优势互补,形成了“上山滑雪,下山泡温泉”的特色旅游品牌。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泰安市乃至山东省爱国教育、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

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该景区充分发挥李白隐居地的影响力,在省级贫困村魏家沟村打造了云弄艺术家村,其中,“竹溪印象”农家院落作为第一个成熟项目,已成为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艺术研学为一体的旅居游学休闲平台。该景区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求发展,一条以温泉康养、运动休闲、红色旅游、特色民宿、研学旅行、林果采摘、快乐农家游等新业态为特色的环徂徕山文旅产业带已初具规模。

去年以来,该景区持续推动景区标准化和品质化建设,相继开展内外道路交通、旅游厕所、标识系统、停车场、湿地公园改造提升、汉博园游客服务中心、A级景区门票预约平台等工程建设。该景区还启动了精品文旅小镇、精品旅游村和村庄景区化创建工作,引进的台湾阳光曼波协会,重点打造了拙匠工坊、铁马驿站、生态展厅等23个项目,极大提升了镇域旅游业态的质量和品质。

该景区依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泰山温泉城、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资源,规划出台了徂徕山醉氧之旅、温泉度假休闲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去年12月中旬,泰山温泉城顺利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的评审,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是泰安市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景区。徂汶景区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已初显成效。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展现景区新形象

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集中展现了徂汶景区的新形象,该景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围绕提升文化生活满意度,该景区加大资金投入和活动指导,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完善。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高标准建设完成,各功能室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到位,全天候免费对群众开放。各乡镇均建立了1—2个庄户剧团及广场舞、太极拳、高跷等特色演出队伍,着力打造训练有素的乡镇文化站长、文艺骨干队伍,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该景区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积极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下乡、书画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今年共计开展送戏下乡280余场,公益电影进乡村675场次,实现全区138个行政村全覆盖。

该景区依托镇村文化站和文体广场等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广场舞大赛、太极拳培训、书画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体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依托天泽湖环湖路、徂徕山环山路、汶河东岸体育公园等优越资源和设施条件,该景区先后承办了“泰晟杯”徂汶景区游骑健身活动、第二届泰山徒步走活动暨徂汶景区徒步活动、济泰自驾游消费季徂汶景区启动仪式、“泰山温泉城杯”景区广场舞及才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徂汶景区将坚持高标准科学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引进,打造高标准A级景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景区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