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0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把历史记录下来,把荣耀传承下去。近日,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了全区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兵信息采集、纪录片拍摄工作,深入挖掘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光辉历程。目前,已完成及正在拍摄中的纪录片总数为10个。
“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兵的事迹弥足珍贵,他们的经历承载着红色历史记忆,但这些老兵大多年事已高且正逐年减少,其事迹亟须抢救。就像前段时间发掘的邱家店镇迓庄村已去世老兵孙有德的事迹。孙有德在世时,没有人知道他的功勋,在他去世34年后,人们才通过其遗物得知他是特等功臣,没能记录下他的信息,非常遗憾。”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双拥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赵健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份开始统计老兵信息,到4月中旬,泰山区已有19名老兵去世,目前在世的老兵还有300人。
据介绍,此次采集的图片包括肖像照片、生活照、生活环境照等。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还选取了部分健谈的老兵,在争取老兵和其家人同意后拍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时刻注意老兵的身体状况及交流意愿,在拍摄结束后,第一时间整理剪辑视频,为老兵建设一档一账一库,定做系列荣誉套餐,延续红色记忆。
“震撼!”这是参与信息采集和纪录片拍摄的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业务负责人张骞最大的感受。今年38岁的张骞出生于红色家庭,因为祖父与父亲都是军人,所以他从小就接受革命史教育,对军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他对军人的亲切感变得更为强烈。“泰前街道的一位老兵平时很健谈,但拍摄的时候,他回想起当兵时的事情,心情非常激动,对着镜头4分51秒没有说话,当时感觉空气突然安静了下来。”张骞说。
4月以来,张骞带着神圣的使命感,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老兵信息采集中。张骞说:“通过和老兵的接触,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质朴和伟大。尤其是在听他们讲战斗故事时,内心很受触动。这既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我要通过信息采集,记录党史、军史,将鲜活的革命史记录并传承下去。”
老兵信息采集的过程是一个特别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赵健说,在与老兵的接触中,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接受了一场深入心灵的洗礼,在交流中叩问初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我们将继续认真学党史、用心办实事,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保障,及时落实各项优惠待遇;关心关注军人家属,解决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将继续开展好老兵档案整理工作,用多种形式讲好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