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今日宁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一项项指标化作83万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
突出统筹思维 抓实五大振兴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聚焦“五个过硬” 抓牢“四项任务”为政法队伍铸魂扬威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统筹思维 抓实五大振兴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通讯员 陶东宁

近年来,宁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突出统筹思维,抓实五大振兴,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山东省食品安全县等称号。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县、首批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

城乡融合稳步推进

宁阳县突出统筹思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运输、安全供水、环境卫生等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集中发力,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长效机制建设、农村道路“三通”、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道路“三通”工程,总计施工里程2522.04公里、硬化面积728.3万平方米。群众期盼的环山路全线贯通,极大改善了山区发展条件。龙岗路、高乡路等重点道路建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铺设供水主管网336公里,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80%以上。完成堽城坝拦河闸、月牙河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为实现旱涝保收提供了保障。创建美丽庭院18274个,建成率20.64%,超额完成创建任务。完成农村改厕77296户,建成农村公厕264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村庄覆盖率10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45个村,治理模式在全市推广。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山青水绿、田沃林丰的生态共同体。全县道路、荒山、水系绿化率分别达到98%、96.2%、96.5%,森林覆盖率16.22%,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770余个废弃坑塘改造成小型人工湿地、荷塘公园。

示范创建有声有色

通过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域振兴。2019年以来,宁阳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约10.88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示范区、先行区倾斜,共建立28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先行区,涌现出东疏镇鲁派民居样板区、伏山镇循环经济区、华丰镇蔬菜大棚区等一批特色亮点,东疏镇、蒋集镇成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东疏镇成为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 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创建活动,蒋集镇、东疏镇等2个乡镇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文庙街道石桥村等18个村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创建山东省森林城市,初验成绩列全省第三名。

产业势头发展强劲

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宁阳县完成粮食生产“十统一”面积4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5万吨。培优壮大蔬菜、林果、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四大产业,构建起了“一带、两线、三园、八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蔬菜面积达到37.4万亩,苗木花卉达到8.1万亩,经济林达到12.06万亩,建成现代化规模畜牧养殖场488个,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抓实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建农业项目36个,完成投资24.6亿元,其中14个被列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新增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总数达到100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651家、家庭农场92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87个。温氏畜牧、晴好食品、泰山立福、碧蓝生物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注重品牌打造,成功举办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宁阳大枣”品牌全景发布会,宁阳大枣基地获得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称号;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12个,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8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6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1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115个。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乡村治理扎实有效

强化组织人才保障,实施“头雁领航·归雁兴宁”、村级班子“大排查、大整顿”等行动,回引62名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3个,培养“五乡”人才5904人、后备干部1210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让文明新风吹遍宁阳大地。宁阳县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完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镇级实践所、村级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十个一百”典型评选表扬活动,培树各类典型2000余人。东疏镇赵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八仙桥街道青川围子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东庄镇南故城村党支部书记卢运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探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培树保安村、青川围子村等一批乡村治理典范,赵茂村被评为2019年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全面完成农村“三资”清理,村集体每年可稳定增收2000余万元,有关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的肯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村239个,带动2.94万户入社群众增收致富。实施“跨五跃十”,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的村,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9.5%。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宁阳发展豪情激荡。踏上新的征途,全县人民将再展乡村振兴宏图,谱写更加绚丽华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