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传承“好” 文明乡风“浓”
市残联到无锡市参观学习 残疾人之家建设
分析安全生产案例 提升案件办理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肥城市税务局 开展税法宣传活动
阳春三月春光好 郁金香开醉游人
补助资金申请审核工作全面铺开
加强校企文化对接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希望尽快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市民文明出行意识越来越强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邱家店镇北王庄村走出特色文化振兴之路
文化传承“好” 文明乡风“浓”

■北王庄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通讯员供图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绕过一段段绿树环绕的乡间小道,来到省级文明村泰山区邱家店镇北王庄村,眼前是安静的龙泉老街,耳边是潺潺流水声。深浅不一的绿色包裹着整齐排列的房屋,展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漫步村落,如置身一幅静谧的水墨画中。

近年来,北王庄村紧抓乡村振兴机遇,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通过对村史文化资源的静态保护和活态利用,打造精品,走出了富有古风古韵地域文化的自我“修复”振兴之路。

据了解,北王庄村始建于宋代,自古便是交通要道,经济繁荣、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美丽的故事传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围绕做活民俗文化,北王庄村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再现历史记忆,保留住了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深度挖掘资源,依据村史,坚持“修复”原则,投资1000余万元复原了龙泉老街,采用青瓦、翘檐、白墙、朱门等建筑风格,搭配古树、灯笼,古色古香的气韵让北王庄村展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北王庄村投资100余万元,以龙泉老街为轴,辐射点缀“手工作坊”“老家味道”等民俗展示和体验区域,展示了木版年画、陶器的制作过程,“复古”了泰山煎饼、老豆腐等传统饮食加工体验,让大家在欣赏体验之中品味民俗、感受传承、享受快乐。以百姓舞台为核、以村史发展为脉,向村民征集织布机、条筐、耙子、马灯、土炕等300余件生产生活老物件,建成“村史记忆馆”,综合运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全方位描绘出村史“全景图”,“定格”昨天的乡愁记忆。同时,勾勒出北王庄村发展“立体图”,传递出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教化村民、教育子孙,激励继续推动振兴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乡土文化不可缺失。北王庄村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文、农、旅有效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的通道。北王庄村以龙泉老街为载体,以泰山石敢当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将青龙泉公园打造成集收藏、展示、学术交流、普及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场所,吸引研学团队,开启“旅、研、学、游”的景区模式,2019年以来,共承接研学团队4次,接待学生夏令营、亲子互动游、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5万人次。同时,在龙泉老街打造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吃、住、玩”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建成3000平方米的拓展中心和占地10亩的采摘基地,并融入邱家店镇汶河沿线游路线。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北王庄村聚焦乡风文明,多举措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2019年,北王庄村投资建设了北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2021年3月被正式授牌为首批泰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以文明实践基地为依托,北王庄村紧紧围绕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以百姓舞台为核、以龙泉古街为轴,打造“乡村书房”“文体广场”“手工作坊”“老家味道”“村史馆”“乡愁记忆馆”“九省御道”“青龙泉”“北王戏台”“文化书屋”和人才教育课堂等文明实践阵地,成立北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青年代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先后成立了以王仲建为站长的6支志愿服务队,分别是科普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200人。

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北王庄村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把文明新风送到群众心间、把美好生活送到群众身边,不定期对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北王庄村“乡村书房”配套图书2万余册,并与当地区图书馆系统联网,实现通借通还。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在解决家长接送孩子难、没时间辅导孩子等问题的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如今的北王庄村文明乡风浸润民心,已成为汶水河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情文化名村,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