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带走了岁月的尘嚣,却带不走那一座座生命与热血铸就的丰碑。
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诗中,既有大会战的气壮山河,也有游击战的不屈不挠,还有无数血肉之躯甘愿赴死的慷慨悲歌。
11个人,几条枪,几间草房,前无壕沟、后无堡垒,面对着人数近百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79年前,我党领导的税警班战士们就这样打响了观音堂税卡阻击战。
如今的新泰市石莱镇观音堂村,观音堂桥上车来人往,曾经战士们与敌人遭遇的桥头已经苗木茂盛。高大的乔木昂首挺立,树枝杂乱遒劲,历经岁月的洗礼,它们依旧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这里就是税警班的战士们曾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那片土地。
震耳欲聋的枪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为了给后方机关安全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税警班的战士与突如其来的近1000名敌人英勇开展阻击战,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因寡不敌众,除1人突围外,剩余10人中,1人当场牺牲,其余9人被俘后,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艰苦卓绝筹集抗日经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历史的时钟拨至1940年秋,“外白内红”的泰泗宁自治委员会遭到敌伪破坏,不得不离开泰宁边区抗日根据地。这时,我党的组织卸去“灰色”外衣,成立公开的中共泰宁县委、八路军泰宁办事处,带领着新整编的县大队,在泰泗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经常驻石莱镇、华村镇、放城镇一带。同时,筹建泰宁县税务局,范纬青任局长,征收除田赋以外的各种地方税和货物过境税,用于抗战所需。
税务局成立后,根据地理形势,首先在石莱镇的观音堂村建立了一个税卡,“这是一个重要隘口,从东南方的临沂、费县等地运来的土特产和从敌占区运来的日用百货及生活用品,都要从这里经过,是南来北往客商的必经之路,当时的税卡就建在了桥的那头。”石莱镇宣传科副科长巩玉龙指着观音堂桥的西北角说,当时,为了做好税收工作,组织上挑选了张伟、许嘉祥两位十分干练的青年共产党员,带了几名征收员和一个武装税警班开始了工作。
收税为了抗日,这获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听说要建立税卡,村民郇心同立即腾出5间北堂屋、2间西屋和2间南屋,作为同志们的办公场所和住所,一家人则住在了2间狭小的东屋里。当年的茅草屋经过多次修缮,现在已化身为现代化的水泥平房,也有了新的主人。记者在巩玉龙的带领下来到了税警班驻地的旧址,如今,这所民居门前“家和万事兴”的春联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观音堂税卡成立后,税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每天可以收到过境税数百元,这成为泰宁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泰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抗战经费。成功背后往往是艰苦卓绝的工作。1941年秋,由于敌伪活动猖獗,税卡的工作十分艰难。“既要征税,又要打击敌伪。有时形势紧迫,税警班人员不能在村里工作,就转移到村外的山岗上。有时后半夜出村,在农田露宿,天亮后才回到观音堂村。”巩玉龙说,除了与敌伪的斗争,还要面对少数企图走私漏税的商人,税警班人员也是千方百计地追回税款,一律秉章办事。
在野外设卡,同志们整日四处奔波与敌人周旋,这样的环境就使得给养补充变得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税卡的同志经常都是饿着肚子度过一天。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就到附近的地里拔些野菜充饥。“谁能想到,他们的背上背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范纬青得知这一情况后,曾批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税款到附近的村庄买些食物充饥,回去可以报销,但谁也没有这样做。大家都说,这是抗日经费,会派上大用场,我们不能动。”巩玉龙动情地说。
浴血奋战捍卫党组织
税卡建立一年多后,1942年1月30日,驻泰宁县境内的泰南军分区、中共泰宁县委、县政府、县独立营等领导机关及部队,转移到观音堂税卡以南1.5公里的南桥村、北桥村和西山村等村庄。然而这一信息很快被敌人获得,敌人便尾随而来,企图围剿泰宁县的整个党政机关。
90岁的宋长更是郇心同的西邻,当年,他虽然只是10多岁的孩子,但那晚敌人的暴行还是让老人记忆深刻:“我们一家10口人住在一起,那时,我正在睡觉,忽然就被父母叫醒,只听见外面的枪声不断。”回忆起那场战斗,老人凝视远方,沉默许久缓缓告诉记者,他在长辈们的带领下连夜逃跑,再回来时,房子已被敌人烧尽。“家里的老槐树两个人环抱不住,上面全是枪眼。后来,我们还从院子里抬出两大篓手榴弹、子弹的弹壳和弹片。”谈到这,老人摸出口袋里的手绢使劲揉了揉眼角。
1942年2月1日凌晨,敌人纠集了泰安、新泰、禹村、宫里等据点的日军150多人和伪军700多人向泰宁县机关奔袭而来,拂晓前到达观音堂村西,很快过河占领了一个叫卧牛石的高地,架设了两挺轻机枪。这时,前一晚刚从尧山税卡来到县税务局缴款结报的姬胜武早起了一会儿,到村边放流动哨,正巧与敌人遭遇,他立即开枪报警,并快速返回,不幸被尾随而来的敌人击中,牺牲在税警班驻地门外。
在驻地门口站岗的张元庆看到这一情景后,立即开枪还击,并向村子的另一路奔跑,想引开敌人。然而,敌人的大队人马并没有在观音堂村前停下,而是疯狂地向泰宁县机关驻地扑去。看到敌人继续向南时,税卡的同志们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把敌人拖住,为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在许加祥的指挥下,税警班的同志们分散开来,一瞬间几支枪一齐开了火。
税警班成功拖住了敌人,敌人偷袭泰宁县党政机关的计划失败了,恼羞成怒,向税卡狠狠压过来。张伟看到敌人越来越近,知道后方部队已经有足够时间安全转移了。立即命令烧毁所有的文件、税票、税款,做好牺牲的准备。
敌人将税警班驻地团团包围,在大门东边架起了五六挺机枪作掩护,一群日伪军向院子里的战士们发起了进攻。战士们利用房屋、院墙作掩护,顽强战斗。敌人不敢进屋,就往里乱开枪,并往院子里扔手榴弹,企图炸死税警班战士。
临近正午时分,气急败坏的敌人决定用火烧,先是用干草点燃了西邻宋家的房子,又点着了郇心同家的堂屋,随后点着了东西屋、大门。狡猾的敌人扬言如果税警班战士不投降,就继续放火烧了全村,并抓了村里管事的人,要他进屋劝降。而这时,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再继续坚持都会被烧死,还将连累更多的村民。11名战士,1人当场牺牲,1人突围,为了让村民少受伤害和损失,剩下的9名战士把枪支在磨盘上摔碎,放弃了抵抗,昂首走出火海。这些战士中,年纪最大的45岁,最小的仅14岁。
薪火相传英雄精神永不灭
一寸山河一寸血。泯灭人性的敌人在往禹村据点押解税卡战士时,用粗铁丝穿透他们的手腕和锁骨,将他们连在一起。鲜血染红了西去的路。为了使他们屈服,敌人绞尽脑汁,折断了他们的手指,割掉了他们的耳朵、鼻子,迫使他们投降。但宁死不屈的战士们痛骂日寇汉奸。最后,气急败坏的敌人挖了一个大坑,把他们全部活埋。战士们视死如归,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万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想象当时悲壮的场景:土埋到胸部,战士们呼吸越来越困难,脸憋得发了紫,声音越来越弱,但他们的嘴唇还在颤动,眼里还在喷着怒火。
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如今,观音堂税卡旧址依稀可辨,每年都不断有人自发前来凭吊献花,向革命烈士致敬。”新泰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柏钦战说,烈士们已经壮烈牺牲了70余载,他们的英勇事迹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记住历史、珍惜历史,才能在波澜壮阔中继续奋勇前行。“观音堂阻击战事迹是石莱镇珍贵的革命遗产,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巩玉龙说,2019年10月,石莱镇立足实际,规划建设革命历史展馆,倾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馆于2020年2月对外开放。走进展馆,如同置身于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展馆通过传播火种、组织建设、武装斗争、红色交通线、拥军支前、英烈丰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石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目前,这座展馆已成为石莱镇红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观音堂税卡阻击战的战斗精神已化为一种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继续激励着今天的奋斗者。“愈是深入了解,愈被他们的精神震撼。面对近百倍的敌人,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我想这就是中国税务精神中的忠诚与担当。”新泰市税务局在职干部李朝辉被这段革命历史深深感染,他用时3年,深入乡村,走访村中老人,广泛收集信息,经过加工,完成了长篇小说《税卡》的写作。新泰市税务局青年干部还根据该段历史及《税卡》小说,自编、自导、自演了舞台剧《税卡》,将税卡这段历史搬上舞台,弘扬税务先烈的精神。
采访结束,回望这个静谧的村庄,青山如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丰碑,缓缓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硝烟已散,而革命精神仍将永存石莱大地,孕育萌生出新的希望。
(市委党史研究院、新泰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石莱镇提供材料)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魏宁
■记者参观石莱镇革命历史展馆。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