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泰安高新 上一版3
关于财政金融综合施策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 开展环评编制单位现场检查
委领导带队到企业调研
以点带面 有序推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 分局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
营商环境驶入“快车道”跑出“高速度”
春季防火 切莫大意
委领导到包保村指导换届工作
净化环境 从点滴做起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财政金融综合施策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财政财务管理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存。近年来,高新区财政、金融部门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中心,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杠杆和保障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信贷总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高新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过去一年来财政金融综合施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调研情况如下:

一、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服务不断优化

高新区以支持实体经济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财税政策,抢抓泰安市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十二条意见的政策机遇,实施精准培育。2020年,财政兑现扶持政策资金4.08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2.85亿元、新旧动能转换资金7865万元、研发补助资金1380万元、人才引进培养资金2000万元、重点企业财政贡献递增奖励资金1077万元,引导激励企业不断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

(二)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供给能力增强

2020年新引进国任财险公司,进一步完善了高新区金融体系,丰富金融服务。目前,高新区现有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30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包括中、农、工、建、农商行、泰安银行、莱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地方金融组织20家,包括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融资担保公司、5家融资租赁公司、3家保险公司、1家证券公司、1家商业保理公司,基本建立了集银行信贷结算、民间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上市辅导等门类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以商业银行为基础,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截止到2020年底,区内银行存款余额为83.63亿元,贷款余额123.74.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加4.5%,37.48%;小贷公司贷款余额2.99亿元,较2019年度降低0.6%;民资公司投资余额26.23亿元,较2019年度增加1.4%;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资产总额72.22亿元,较2019年度增加20%;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123.71亿元,较2019年度增加12.32%。高新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增加。

(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政金企对接效果显著

1、近年来,区内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推广科创型企业专利质押、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银税合作等业务,缓解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等问题;

2、贯彻落实省、市要求,设立“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协调推进银行积极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签署“人才贷”业务开展合作协议,更好地支持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区内工行、泰山农商行、岱岳农商行已开展“人才贷”业务,并为区内路德新材料、众志电子、力博重工、蓬勃生物、东大新材等5家企业办理“人才贷”业务3500万元。

3、积极落实科技型企业及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提供贴息支持。2020年度为区内34家企业16.47亿元贷款贴息610万元。

4、推行“政银保”保证保险业务。对于贷款人在银行的流动性贷款,由保险公司承保,并由财政给予保费补贴、超赔风险补偿及贷款损失本金补偿。今年为6家贷款企业补贴保费25500元。

5、深化政金企对接合作,举办了“战疫情、勇担当、银企合作保发展”银企签约仪式、人行泰安支行服务科技型企业政策宣讲会、泰润职能科技等企业金企专项对接活动,推动银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35.95亿元,实现资金到位20.11亿元。

6、财政财务部通过联系国内外银行、省财金新动能公司、金控集团、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调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信贷供给双方无缝对接。在去年为区内企业争取市重点财源建设基金7亿元基础上,今年帮助企业争取1亿元,企业纳税额大幅增加,财源建设基金对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协调泰安银行为泺亨物流办理信用证业务5000万元 ;协调汇智民资公司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3.4亿元;协调市融担为区内企业担保2.84亿元。

(四)信贷获得更加便捷,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高新区内银行已实现对符合条件小微企业,自提出贷款申请至贷款发放,平均办理环节不超过4个、办理时间不超过6个工作日、申请材料不超过6件;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低0.5个百分点;融资担保机构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及以下小微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禁止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五)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企业上市挂牌

2020年,推动铁科聚合、天路重工、熠辉检测、宇泰生物、汇氏环境、融智汇信息科技等6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培育蓬勃生物、健通生物、汇力环保、汇氏环境、铁科聚合、东大新材等12家后备资源企业;推动众诚自动化创业板上市进入省证监局辅导程序,泰山恒信创业板上市进入股改及券商辅导程序,蓬勃生物科创板上市启动券商辅导程序,紫峰旅游启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辅导程序。

目前,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已达21家,其中海外市场上市2家,创业板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3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15家。

(六)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财政财务部组织区内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有效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担保、再担保服务措施的实施细则》、《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强力支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通过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利息等方式加大对复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保障工作。

1、疫情初期区内银行为5家企业1590万元贷款进行了延期,3家企业2052万元贷款降低了贷款利率。其中工行为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泰安金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无抵押信用贷款1000万贷款,贷款利率为3.05%,相较于LPR利率下调100bp;

2、区内小额贷款公司为32家企业6257万贷款办理了展期,为7家企业的44.2万元利息办理延期付息,并为19家企业减免罚息26.7万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为18家企业44240万元投资办理展期,减免罚息300万元,并为60家企业续投71145万元 ;融资租赁公司为13家企业32740万元融资租赁办理延期;融资担保公司为9家企业5589万元新增担保金额降低担保费率,降幅11%。

在以上财政金融联合施策的推动下,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等不利形势,一方面帮助高新区重点企业积极应对,及时恢复生产经营,大部分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纳税过亿元的有泰邦生物、泰开高压、泰开集团、泰开变压器、峰松电子等5家企业,纳税合计9.79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29.15%;纳税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有8家,纳税合计5.58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16.63%;纳税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有46家,纳税合计10.05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29.92%;纳税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有23家,纳税合计1.58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4.71%;纳税1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有114家,纳税合计2.64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7.86%。纳税额比去年增加的有30家,其中增幅超过10%的有27家,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企业数量及业务规模扩大,纳税金额逐年增加,已成高新区重要税源,进一步促进高新区经济建设。2020年度,高新区金融业企业纳税合计1.58亿元,占三产企业纳税比重16.57%。其中纳税2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包括:泰山融资租赁、点石融资租赁、汇智民资公司;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包括泰安市融资担保、工行高新区支行、恒信融资租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普遍反映国有银行借贷困难,门槛高,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来说难以达到要求;二是贷款时间短。大部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贷款到期后企业需寻求过桥转贷资金或进行资金回笼,并且需从银行重新走程序,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三是贷款利息或其他隐含成本过高,企业有效抵押财产不足。

(二)金融体系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25家银行仅9家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区内企业有较大比例选择去区外银行办理业务;保险、证券、创业投资、基金等金融组织发展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仍不够完善。

(三)金融人才仍显匮乏。高新区金融机构少,金融人才数量仍显短缺,高精尖人才队伍总量不大,在人才选拔中不占优势,目前区内未有人选获得“齐鲁金融之星”、“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等称号,需进一步完善对金融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加大对金融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直接融资有待提升。一是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存在不想上市、不敢上市情况;二是已上市挂牌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数量和质量不高。

三、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出台对金融、类金融企业财政贡献递增奖励意见、企业人才板挂牌工作意见等文件;积极引入交通银行、阳光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完善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协调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特许金融权等进行融资,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开发续贷产品;引导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搭建政金企合作平台,通过召开政金企合作会、小型金企对接会,充分发挥金企企合作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强培育宣传,组织召开金融大讲堂、上市挂牌培训会、上市政策落实推进会等各类活动,提高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运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深入企业调研,联合券商上门服务,发掘区内积极性高、进展较快企业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定期跟踪重点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进度,推动泰山恒信、欧瑞安、蓬勃生物、健通生物等公司加快上市进展。

三是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以“泰山智慧谷”建设上升到全市人才工作战略为契机,加大对金融机构及金融人才的引进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做好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工作,实现人才政策对金融领域的无缝对接和重点支持;研究出台望岳·高新金融之星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支持高新区金融人才;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以兼职、顾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创新型领军和拔尖金融人才;鼓励并推荐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申报“齐鲁金融之星”、“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等荣誉,借助新闻媒介,大力宣传金融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加强对区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力度,利用定期调度经营情况、加强业务培训、聘请第三方中介审计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继续做好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金融风险防范等工作,发现问题妥善解决,确保社会稳定;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责任,督促区内银行切实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上下实功夫,做好与申贷企业的沟通交流,筑牢互信基础。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