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泰山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培财源 优服务 促增收
“三个聚焦”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治理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党建联合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泰山脚下女儿茶春茶开采
为建设现代化强区提供水安全保障
动员部署党史学习教育
扎实推进基层法律惠民服务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前司法所念好“近、小、实”三字诀
扎实推进基层法律惠民服务

 

本报3月23日讯(通讯员 李德政 沈文芳)泰前司法所位于泰山脚下,是泰山旅游的窗口前沿,旅游产业及服务业发达,人口流动性较大,社会基层法律服务需求旺盛。为解决社会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泰前司法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近、小、实”的法律惠民服务思路,扎实推进法律惠民服务。

近两年来,泰前司法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4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余人次,教育管理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员245名,协助开展法律援助43件,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实现“十年以上”的信访积案化解率分别达到100%,泰前街道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2019年泰前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在“近”字上做文章。贴近辖区实际,加强自身建设,依托街道法学会联络组这一平台,联合辖区内的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队伍以及离退休老政法干警专家,共同组建48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贴近工作需求,强化校地共建,充分利用街道辖区内高等教育资源,积极与辖区高校对接,进行校地合作共建。贴近群众困难,深化基础服务,建立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实现了便民服务、心理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重点人员帮扶等多项内容的融合,打造“法治+”融合模式。

在“小”字上求突破。开展风险排查,发现“小问题”。为了预防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街道与各村居调委会主动下沉到网格中,每季度开展一次矛盾风险排查工作。通过归纳发现群众身边普遍存在的如车辆乱停乱放、不文明养犬、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等“小”问题。化解“鸡毛蒜皮”,下足“小功夫”。根据风险排查出来的问题,街道调委会实行统一登记、纠纷包案到人制度,将来信来访事项分解到各调解员手中,采用“挂号”督办、“销号”结案的方式,下足功夫,逐案走访当事人和涉事单位,落实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在群众生活纠结处发力,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下足“小功夫”,推动形成基层社会“大治理”格局。坚持模式创新,着眼“小突破”。泰前司法所坚持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参与“红色物业联盟”的创建,通过党建引领,由社区牵头组织,司法所选派法律顾问全程参与议事,对社区治理中的难事、急事、要事,通过社区、物业、法律顾问三方进行“协同议事、协同处置、协同监督”,推动物业公司积极发挥作用,充分整合发挥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优势,通过“法治规范、自治管理”的模式共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

在“实”字上见成效。参谋建议“求实”。司法所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向党委、政府提对策建议,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有效发挥街道法学会联络组的法律服务志愿队“法治智库”的作用,围绕基层党委中心工作,司法所组织协调会员积极参与重大决策、重点项目法律风险评估、依法行政法律质效评估等工作,截至目前,30余条意见建议被街道采纳,帮助村居排查合同风险17处。专项活动“务实”。司法所牵头举办了2期专题培训班,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专家和市扫黑办专家开展法律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组建脱贫攻坚法律服务队,深入村居开展法律咨询8场次,有效防范化解脱贫攻坚中的各类矛盾风险;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社会治理难题、营商环境保障等多个热点问题,举办面向基层干部法治宣讲6场次,着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