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科科长、主任医师杨冬芳(右)做客最泰安直播间。
通讯员供图
本报3月2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英迪)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它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日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科长、主任医师杨冬芳做客最泰安直播间,为市民讲解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杨冬芳介绍,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受损,从而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杨冬芳说,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在唾液、泪液、汗液、尿液和粪便中含量极少,一般不会引起传播。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中,像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共同进餐、电话、钱币、办公用品、劳动用具及公共交通工具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杨冬芳说,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性交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据了解,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是通过性途径传染的。“除了无保护的性传播,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或其他刺伤皮肤的用具,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针具注射吸毒均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相较其他传播方式感染概率最高。”此外,杨冬芳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在怀孕、生产和哺乳时也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母婴传播的概率为20%—50%左右。
杨冬芳说,根据医院近几年接诊的HIV感染者来看,每年,HIV感染者的数量都是逐渐递增的,而且,患者逐渐年轻化。“有的年纪比较小的患者都是因为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才感染,我们现在也和相关部门一起在为学生科普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
“其实,艾滋病越早发现是越好治疗的,但如果感染者不及时就医,等感染严重之后再治疗,不仅治疗起来有困难,耗费的精力和财力也会更多。”杨冬芳说,如果在感染HIV初期就开始治疗,其实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所以大家有高危行为之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感染,要及时治疗。”此外,杨冬芳也呼吁市民,对艾滋病感染者不要有异样的眼光,“最近几年,随着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科普,市民对于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在接触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时,心中难免有所顾忌,但其实只要没有高危行为,正常接触艾滋病感染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生活中,如果市民怀疑自己不慎感染了HIV,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如果是在感染后72小时内进行预防用药(越早越好,2小时内效果最佳),是能降低感染率的。”杨冬芳说,如果HIV感染者在早期就能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感染者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并不是像市民认为的一样,感染了HIV就是得了绝症,所以市民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