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是第39个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是一项长久战,唯有持之以恒抓监管、抓维权,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才能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进而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消费安全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是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伴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消费安全暴露出新风险。从网络直播卖假货,到长租公寓爆雷,再到在线教育机构倒闭跑路……一些领域的消费安全问题频发,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挫伤了群众的消费信心,成为阻碍消费持续增长的堵点。
就拿2020年大火的直播带货,一边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头部主播,一边是买了货不对版的商品后,头疼不已的消费者,消费维权大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消费维权增长最快的行业及增幅中直播带货的增幅达到了2663%,一些头部主播直播带货翻车的案例比比皆是。消费易,维权难。数据显示,近4成用户因为不懂相关法律法规而放弃维权,在热搜“被骗了怎么办”中,60后和70后的占比达到了45%,90后和00后占比则是36%。
消费安全无小事,监管责任重如山。针对消费侵权行为,虽然我们每年都在惩戒违法违规的企业,都在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很明显,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货场景怎样变化,消费维权依然任重而道远;安全、畅通,对于消费来说看上去很简单,但做起来,依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守护消费安全也绝不是靠一年一次“3·15”,靠节前节后几天的集中检查、集中曝光、集中清理就能解决,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在时间、空间、流程上实现真正的无缝监管,一切才可能有质的改观。
消费安全保护永远在路上。问题产品和服务不是大风刮来的,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有不断努力促使监管者时时“必须管”,生产者处处“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才能让消费在安全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