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韩波 特约记者 徐峰 李庆林 通讯员 李琳琳
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3日上午,2021年岱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发布暨“泰安小美”学雷锋活动月启动仪式在岱岳文化广场举行,旨在引导更多的人、更多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开放、活力、精致、幸福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区贡献志愿服务力量。
以志愿服务项目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活动现场,岱岳区共发布了“益路益拍”“四点半课堂”“安全同行、平安护航”“理响岱岳”“我为工友办实事”“为你说法”等25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这些志愿服务项目将与基层党建、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将志愿服务融入居民生产生活。同时,现场还展示了近年来岱岳区已开展的17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岱岳区被确立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首批试点县(市、区),2019年被确立为全国试点。近年来,岱岳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该区志愿服务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志愿红”成为岱岳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泰安日报对岱岳区部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示,引导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共同营造传递友爱、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民协商”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政协“为民协商”志愿服务队实施,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助力村级(社区)治理,促进基层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变为“大家商量办”,把“为民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抓手,形成程序合理、结构完整、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为民协商”工作体系,为促进基层民主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作出了政协贡献。
岱岳区政协“为民协商”志愿服务队根据所联系村(社区)工作需要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确定“为民协商”议事会协商议题。协调、督促所联系村民主协商议事决议落实,指导、帮助民主协商议事档案归档。注重搜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共性问题,立足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社情民意信息方式向岱岳区政协反映,及时沟通信息,做好协调服务。
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开展活动488场次,助推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信用体系建设、村(居)民公约、为民实事等“共性问题”1041件,协商解决小区阁楼分配、居民春节福利、特殊人群救助、疫情防控、假期学生辅导等“个性问题”420件,形成了顺民心、合民意的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暖心食堂”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民政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温情民政志愿服务队实施,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暖心食堂、情暖老人”为主题,动员该区民政系统及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为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空巢老年群体提供“一餐热饭”,将“暖心食堂”打造成关爱困难群体的“暖心驿站”,着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策引领,强化领导。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暖心食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设“暖心食堂”的实施意见》,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暖心食堂”建设重要内容,通过评估的方式,分级分类给予资金扶持,初步构建起“政府扶持有力度、村级主办有意愿、社会参与有活力”的运营体系。
信用激励,正向指引。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推行参加志愿服务积分领取奖品、长期工作的志愿者可在“暖心食堂”用餐、授予荣誉礼遇志愿者等做法,让志愿者更有获得感和荣誉感。
精心组织,精准服务。坚持适度普惠的原则,立足服务群众需求,拓宽多样化志愿服务形式,为不方便行动的老人定时“送饭上门”。同时,以“暖心食堂”为载体,充分发挥助餐、娱乐、服务、学习、桥梁5大功能,开展健康检查、政策宣讲、广场舞培训等各类志愿活动。
目前,该区共建成运营“暖心食堂”24处,16处正在建设施工。共开展“暖心食堂”志愿活动26次,服务老人700余人次。2021年,计划新建“暖心食堂”50处,“暖心食堂”建设全面铺开。
“同城一家亲、爱在家门口”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粥店街道高铁社区志愿服务队实施,针对华新新干线小区距离社区服务中心较远、服务需求多样等问题,高铁社区利用15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成了“同城一家亲、爱在家门口”服务站,分便民服务、乐享书香、互动休闲、专业教育4大主题功能区域,设置了文化阅读空间、健身房、“家门口”影院等12个功能室。
提供便捷化公共服务。设立了“一站式”代办点,为群众提供7大类20项基本服务,安全开锁、卫生保洁等12个生活咨询服务项目,建立了“家门口”服务微信群。
开展市场化专业服务。根据小区业主年轻化、专业服务需求大、区域资源不足的实际,探索走市场化路子,把专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与新华书店合作,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文化阅读空间,每周联合开展“读绘本”活动。与早教中心合作建起了儿童早教中心,邀请老年大学教师、有特长的志愿者开设书法、绘画、剪纸等课程,开展书画进社区、民乐进校园等活动。
组织常态化志愿服务。组建“同城一家亲、爱在家门口”志愿服务队,在高铁广场出站口设立了“泰山先锋”志愿服务站,开展送热水、介绍旅游景点、道路指引、医疗救助等服务活动。
去年以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25场次,发布服务活动预告、服务事项90余次,开展各类服务800余人次,提供代办服务300余次,接待群众3.1万人次,答复、解决问题200余个,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心灵守护、我们在一起”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委宣传部、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发起并组织实施,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召集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医疗专家,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云服务”,积极为广大居民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召集权威、专业、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以“心灵守护、我们在一起”为宗旨,志愿者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通过网上或电话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区融媒体“AI岱岳”App上开设《我们在一起》专栏,制作心理公益微课,向各镇(街道)、社区签约家庭医生、社区基层干部等群体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提供一对多、多对一心理咨询,为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普通居家隔离者及参加抗击疫情的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项目启动以来,开展各类微课26节、讲座98场,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沟通服务1.2万余人次,受援助对象超过2.2万人次。该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泰安市抗击疫情“泰安小美”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退役不褪色、齐心同抗疫”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道朗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实施,该志愿服务队是一支平均年龄40岁的抗疫志愿队伍。他们是退役军人,坚守着“若有战、召必回”的庄严承诺;他们是共产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当中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弘扬抗疫正能量。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志愿者们白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晚上又赶赴泰肥一级路段疫情监测点值守,担负起对过往人员测量体温、车辆消毒等工作,确保过往车辆消毒、登记无断点。随着泰肥一级路段疫情监测点的撤除,志愿者们又自发到道朗镇玄庄村和大王村等村的疫情监测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们巡逻上岗,执行一线防疫任务,在岗位上充分发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紧密结合,志愿者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之外,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居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讲等不同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活动时长1080小时,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军人的“硬核”担当,让雷锋精神在防疫一线传承。道朗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山东战“疫”最美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泰安小美”最美志愿者、岱岳好人等称号。
“信用+”志愿服务项目
去年以来,岱岳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通过“信用+”志愿服务,实现了信用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通过对社会成员开展信用积分管理及积分应用,系统解决志愿服务“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咋应用”的问题,建立起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岱岳区村(社区)居民及社会成员信用管理办法,将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慈善捐助、扶老助残等16项文明实践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纳入信用管理,通过积分管理为每个公民建立了信用档案。
搭建平台。以村(社区)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诉求为出发点,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村(社区)集体建起了“暖心食堂”、利民服务社、洗衣房、理发屋等惠民设施,该区先后建立了“红先锋”“美家园”“巧厨娘”“巾帼美”等志愿服务队,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务。
正向奖励。各村(社区)采用自建、与现有商店结合、代售等多种方式建立信用超市,群众可凭个人信用积分直接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信用等级高的居民在发展党员、评先选优、参军、就业、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优先,还可凭信用积分免费领取自来水、净化水,免费浇地、理发、减免环卫费等优惠。另外,该区还出台了“信易贷”“信易游”“信易医”“信易免”“信易租”等系列优惠政策。
“巧好驿站”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岱岳区大汶口镇南臭泉村“巧厨娘”“巧管家”“巧工匠”志愿服务队实施,采取“信用+志愿”模式运作,围绕村民实际需求,开展尊老敬老、扶贫助困、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用信用积分激活志愿服务内生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好到家”志愿服务品牌。
建阵地、接地气,搭建服务平台。在村设立“巧好志愿服务驿站”,绘制“巧好文化墙”,设置“共享工具”货架,将驿站与暖心食堂、信用超市、文化广场、文化礼堂融合,形成了“‘巧好驿站’统领、多处阵地联动”良好格局。
创品牌、贴民心,提升服务内涵。根据群众需求和志愿者特长,成立“三巧”队伍。成立“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为村内75岁以上老人做饭、送饭;成立“巧管家”志愿服务队,为村内的高龄老人及智力障碍贫困户提供家庭卫生保洁等便民服务;成立“巧工匠”志愿服务队,为村里及村民提供环境整治、花草修剪、水电维修等服务。
建机制、聚人气,推进服务常态。与村内实行的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加分细则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加分,志愿者可以凭借信用积分到村内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项目实施以来,南臭泉村“三巧”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110次,累计获得信用积分1465分。其中,“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为224人次送上暖心午餐,“巧管家”志愿服务队帮助20余户老人整理家庭卫生,“巧工匠”志愿服务队共修剪树木1.4万余株、修建排水沟2000余米。该村获评市级文明村、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情暖高铁”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泰安英雄山中学志愿服务队实施,是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之一,旨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拓宽视野,强化自身情感体验,为终身发展奠基。自2014年起,英中历届师生2000余人深入泰安高铁站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美丽的心灵、奔波的身影,温暖着旅客的心,弘扬了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志愿者们除了帮助旅客购票和咨询、帮旅客提重物外,还积极解答旅客的各种问题,提高了高铁服务质量。在高铁进站口、出站口、售票大厅等地点,开展交通指引、人流疏导等活动。配合高铁站工作人员,对旅客在站内吸烟、吐痰等不良行为进行文明劝导,保持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
与现代文明同行,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志愿服务启动以来,累计2000余人参加,人均时长达600小时以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该项目被评为泰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本版图片均由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王长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