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见习促就业 服务惠青年
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 比例达11.5%
开展学校食堂“大体检” 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志愿者进社区教居民学礼仪
全力做好开学安全防范工作 书写共建平安校园满意答卷
用坚持守望初心 用行动践行誓言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奉献力量,宁阳县奉阁志愿团传好雷锋精神接力棒
用坚持守望初心 用行动践行誓言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高蕊蕊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宁阳,有一个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团队”的队伍,这支队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它的名字叫奉阁志愿团。自2013年刘奉阁建团至今,奉阁志愿团已走过8个年头。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奉献力量,520多名志愿团团员接过了刘奉阁手中的雷锋精神接力棒,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先后获“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泰安市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

他们是群众的“守望者”

在宁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只要看到奉阁的标志,就找到家了。”奉阁志愿团的老同志以“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为宗旨,发挥优势,挥洒余热。李桂平有理发的手艺,是奉阁志愿团义务理发队的队长,除了每周五在活动站义务理发外,她还会定期到各社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登门服务,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还会陪他们聊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八仙桥街道西关社区的残疾老人白凤英、颜秀珍每每提起李桂平,就会竖起大拇指,“比亲闺女都好。”截至目前,李桂平带领的理发队已服务428人次,其中,去家中、敬老院服务75人次。此外,奉阁志愿团里还有自发成立的义工队,由退休医护人员组建的义诊队,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传承着雷锋精神。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奉阁志愿团的志愿者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特别是团长刘奉阁,84岁高龄的他,坚持要参与防控值班,老伴无奈地说“既然你非要去,那你去之前签个‘生死状’,我对儿女们也能有个交代。”刘奉阁的故事让团员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疫情防控的排查、劝返等工作,并为医护人员和所在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组捐款近3万元。刘奉阁“生死状”的故事被“学习强国”平台纳入全国抗疫事迹展播,奉阁志愿团被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他们是社区的“大管家”

由于没有物业公司,宁阳县工行家属院小区的卫生、管理都是难题,但自从有了奉阁志愿团,小区里变得街明院美、平安和谐,居民纷纷称赞,“虽然是个旧小区,但愿意来这里买房的人可不少,就是看中了奉阁志愿团。”

每天早晨6时,志愿团的团员会准时出现在宁阳县工行家属院小区,义务打扫卫生,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干就是十几年。不仅如此,他们还担任起家属院的“大管家”,研究设立了治安巡查员、环境保洁员、交通安全劝导员、矛盾调解员等岗位,大家自愿认领,到岗到位,小到水电维修,大到治安调解,在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看到他们朝阳般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特别是交通安全劝导员,他们在小区附近的街道路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为群众指路带路,收到过很多外地人的感谢信,成为展示宁阳文明形象的一张名片。

他们口袋里装着“大爱”

奉阁志愿团究竟做了多少好事善事,谁也数不清,但那一面面锦旗、一本本手写的奉献册以及熠熠生辉的奖杯,似乎都记录着全体团员的一次次爱心行动,承载着团里老同志奉献社会的无限余晖,“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副团长王宝文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奉阁志愿团的团员有个习惯,就是口袋里都要揣着本子和笔,随时记录需要帮助的人员信息,一经核实,就立即展开行动。2018年,志愿团从电视节目中得知青州遭遇洪涝灾害,团员们立即行动起来,短时间里筹备了一场义演,并募集到8000多元善款,第一时间为青州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力量。青州人民渡过难关后,专程到宁阳为奉阁志愿团送上了“助力救灾显真情、无私奉献暖人心”的锦旗,称赞他们是“新时代的雷锋团队”。

奉阁志愿团专门成立了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济贫扶困。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志愿团所捐的善款和用于公益事业的钱,已有20余万元。

雷锋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团火,奉阁志愿团的老同志就是擎着这团火,从最初的一次义务劳动到14人集体签订器官无偿捐献协议,无不践行着初心,诠释着人间大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志愿团老同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所激励、所感召,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各行各业成立6个分团,用真诚、炽热的爱心继续为人民服务,继承发扬雷锋精神。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