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5日讯(通讯员 赵春明)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七个走在前列”、建成“五个名地”奋斗目标,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完善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利行业强监管体系、水利改革发展保障体系“三大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基础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数字水利、法治水利“六个水利”,掀起大干大兴水利新热潮,迈准迈稳迈好“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第一步。
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泰安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做好规划投资258.9亿元的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智慧水利、水利移民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投资14.7亿元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汶口坝拦河闸、堽城坝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于6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王家院水库至赵王河引调水工程年底完工,做好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工程、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收尾,力争肥城市砖舍坝拦河闸恢复重建等项目尽快开工。
巩固提升农村水利保障。科学实施新泰、肥城、宁阳、东平4个县级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加快宁阳县华龙第一水厂等供水工程建设,推进309个村老化管网改造,加大县级供水公司改革力度,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加强移民后扶项目建设,抓好美丽移民村建设,提高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开展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组织开展好河湖健康评估,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进一步创新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实现河湖清违清障常态化制度化,再创建一批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加快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有效防御水旱灾害风险。立足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职能,强力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两年攻坚行动、山洪灾害防治,持续开展水库、堤防、闸坝、险工险段隐患排查整改,确保河湖安全度汛。积极做好墒情旱情监测调度,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项目,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围绕打造水利“放管服”改革泰安品牌,加大水利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上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承接。继续推进取水许可、水土保持等承诺制审批工作,积极推进线性涉河项目审批改革。推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建管模式,积极参与全省第3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完成纳入名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深化移民后扶项目绩效管理、农村水利设施管护等改革,完成68.7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水平。结合《泰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依法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持续抓好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做好最严格水资源考核。积极开展大汶河超载区治理,为提前解除超载区制约迈出坚实步伐。加强水利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实效性开展,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