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在李开新的询问下,张海滨说出了背后的原委,这其实是他在规划中队工作期间自学的。“来到新的岗位,只有足够专业,安排工作才能让领导放心,让同志们干着舒心。”这是张海滨的“专业”之道。
事实证明,“专业”对于张海滨之后的工作帮助很大。例如为解决渣土车扬尘问题,他推行自动全覆盖渣土车,采取渣土运输准运和GPS定位等措施,有效“治疗”了这一顽疾。
在城管局工作期间,张海滨更是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城区“弱电入地”工作牵扯的通信单位多、线路复杂、有些产权不明确,工作难度非常大。张海滨没有怨言,自觉担责。他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在一起,协调研究解决措施。半个月中,他带领一班人把横贯肥城市泰临路总计3公里多的“蜘蛛网”全部入地,其他路段“弱电入地”工作也顺利完成。
肯于钻研 勤实践 勇创新
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公共卫生间管理等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张海滨积极改善管理方法,优化工作流程。
肥城市环卫处副主任陈衍兵告诉记者,有一天,张海滨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自己有了新想法:在肥城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垃圾处理都已经市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公厕保洁,高标准切入这个“小事”。很快,肥城市将公厕保洁业务全面推向市场,有效提升了作业标准。
从事环卫工作3年多来,张海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午先在城区街道查看环卫情况,再回办公室调度安排工作。偶尔晚饭后陪着妻子散步,是张海滨少有的忙里偷闲,散步过程中,他也总是在查看街面卫生,碰上哪个垃圾桶坏了、哪个公厕有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责任科室,要求尽快维修。
在他倡导下,肥城市环卫处建立了环卫设施巡查制度,每周组织人员对公厕、果皮箱、工作指示牌等环卫设施,以及加水点、消防栓进行巡查。
张海滨走了,但他工作过的地方,他用心钻研、创新创建的制度还在发挥着作用。城区100多个自行车修理点的规范管理,大到布点、小到所占面积区域,他都用线标划出来,绘制城区维修点“地图”,方便了市民。
冲锋在前 创实绩 争一流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这是对张海滨最鲜明的画像。
冬日暖阳下,肥城的街道湿润干净,空气里透着清新自然,为了保持这样的整洁,张海滨总是冲锋在前。环卫深度保洁时,张海滨一定会现场跟进到工作结束,到晚上9:00多,他看着60多岁的清扫工累了,就亲自“下手”拿水枪冲刷,晚上回到家,鞋里早已灌满了水,裤子也湿透了。
2020年8月1日晚,暴雨袭城,并伴随有狂风雷电,由于瞬时降雨量太大,导致道路积水严重,树枝像用杆子打下来一样,满城狼藉。当市民第二天早晨出门时,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枯枝落叶全都清扫干净——张海滨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环卫工人又度过了一个艰苦奋战的“不眠之夜”。
如今冬风又起,夜灯悠长,那个与环卫工人并肩作战的人,那个早巡晚查不辞劳苦的人走了。
大路无语,草木葱茏,一项项成绩记录下这位环卫战士的执着付出:张海滨在任期间,肥城市升级改造20座城区直管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公厕标准,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8至2020年,年平均生活垃圾处理量达16万多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开展深度保洁作业117万多平方米,占适合机械化保洁作业面积的40%以上,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泰安市唯一一家渗滤液处理项目……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在肥城大地上,还有像张海滨一样一大批默默无闻,立足本职奉献岗位的人,张海滨的担当精神、奉献情怀,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