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扶贫电照亮脱贫路
16家油烟检测超标单位 全部整改到位
医保宣传进社区 提高居民知晓率
住宅室温有提高 业主点赞送锦旗
在保卫蓝天白云的路上全速前行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0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保卫蓝天白云的路上全速前行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蓝天保卫者的故事
 

在寒冷的冬夜里,有一群人为守护蓝天白云行走在夜查的道路上。当东方闪烁启明星,太阳还未升起,这群人已作别甜美的梦乡,走向攻坚克难的战场。他们就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的蓝天保卫者们。面对环境问题,他们敢啃“硬骨头”,敢占“桥头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拉得出去、顶得上来。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诠释了什么是环保“钢铁侠”,他们誓要打赢蓝天保卫战,保卫泰安的蓝天白云,守住繁星闪烁的夜空。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快节奏、高压力对大气环境科来说是常态,在超负荷的环境中工作,对男同志来说已是巨大的挑战,而在大气环境科,还有两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她们就是张广君和甘馨文。

张广君原本在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后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挂职,对她来说,不仅工作上有巨大的考验,生活上也有很大的挑战。

“来到市生态环境局后,才知道生态环境工作有多忙,生态环境工作者有多不容易。”自从到了大气环境科,加班就成了张广君的常态,每天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她爱人都会打电话问她能否回家吃饭,但十有其九得到的答案是不回家。尽管如此,张广君的爱人也没有怨言,一人扛起家里所有事务,让妻子安心工作。

1993年出生的甘馨文是科里年龄最小的,她原在东平县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工作,同样是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挂职。科里人都很照顾她,即便是再忙,也不会把脏活累活安排给她。甘馨文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同志且年龄最小而搞特殊,她和张广君一起抓起了科里的后勤工作。“我们两个在科里留守,要把后勤工作做好,让前方同事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在外检查需要材料和数据的时候,一个电话过来,我们立马就能提供。”张广君说。

12月10日晚11点,大气环境科负责人赵佳在泰安市空气质量会商会议结束后,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上了回家的路。对于赵佳来说,这是回家比较早的一天。

身为大气环境科的负责人,赵佳身上担子很重。每天早上7点左右,他就要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整理材料、开会会商、制定措施、环保督查、突击夜查、汇总总结,有时候要忙到凌晨两点多。由于长期睡眠不足,赵佳黑眼圈极为明显,被科里的同事戏称为“国宝”。

赵佳原本是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科的负责人,2020年5月调到大气环境科。对于赵佳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凭着一股韧劲和好学的心,他边工作边学习,很快融入大气环境科,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家里手。

赵佳刚调大气环境科时,正赶上夏季臭氧污染比较严重,任务重、压力大。在赵佳的带领下,大气环境科完美完成治理任务,今年夏季6—9月份的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比增加了17天。

进入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迫在眉睫。在赵佳的带领下,大气环境科聚焦关键领域,坚决抓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扬尘综合治理、高污染燃料管控、移动源污染控制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做到每微克必争,不留盲区和死角,在治本上下功夫。1—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增加14.4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

只要科里有人加班,负责人就不能下班,这是赵佳一直以来的原则。为方便加班,赵佳在办公室准备了一个折叠床垫,加班累了就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醒来立马投入工作。

工作之外,赵佳对大气环境科的每个人都很关心。早上,赵佳是到办公室最早的,等其他人到的时候,他已打扫完卫生,烧好热水。“赵哥很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会积极帮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大气环境科张广君说。

今年38岁的赵佳有两个孩子,父母身体状况也不好,但因为工作任务重,他无法很好地照顾家人。对父母、妻子、孩子,赵佳有着深深的愧疚感,但在大气环境科,他并不是个例。

“国宝”负责人

“女汉子”后勤

大气环境“百事通”

朱春潇是大气环境科资历最老的“老人”,更是科里的“百事通”。“朱哥从2006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从事大气环境方面的工作,见证了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进步。”张广君说,朱春潇的妻子在济南工作,两个孩子都还小,但是他从未因此影响工作。身为科里的“老人”,朱春潇是每个人的老师,每个调入大气环境科的“新人”都曾拜他为师,学习大气环境知识。“我们刚到科里的时候,都是朱哥教我们。除专业知识外,朱哥传授的工作经验也非常宝贵。朱哥性格非常好,我们遇到不懂或拿不准的问题,他无论多忙都会耐心细致地讲解。”张广君说。

刘刚是今年6月份从东平县滨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到市生态环境局挂职的工作人员。到大气环境科之前,刘刚并不知道自己将接手的工作有多难,一个星期后,他才知道自己之前想得太简单了。

“突然到大气环境科干环保工作,非常不适应,没想到这项工作这么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掌握,终于把工作捋顺了,现在一张口就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应急预案。”刘刚笑着说。刘刚现阶段的工作是对全市1300余家企业进行绩效分级管控,指导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一厂一策”,采取差异化减排应对重污染天气,保蓝天的同时保生产。

刘刚经常参加分组夜查工作,凌晨收工是常态。刘刚的家在东平,到了周末,他会把工作材料提前拷贝到U盘里带回家,在家办公。刘刚对工作认真负责,又是一个人在泰安工作,因此,同事们结合他的名字,给他起了“刚强哥”这个外号。

周末带工作回家的“刚强哥”

郑子龙是大气环境科的“全能选手”,科里的任何工作他都能做得很好,被称为“工作大拿”。

“我之前在肥城市环境监察大队,2018年3月调到市生态环境局后赴省厅挂职,2019年5月回到市局大气环境科工作。”郑子龙说,大气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工作差别很大,从不懂到慢慢适应,再到成为科里的“全能选手”,离不开勤奋好学。

2019年,泰安的大气质量反弹较为严重,为了改善大气质量,郑子龙走上了加班之路,从2019年5月至今,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婚期一拖再拖。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泰安的大气质量越来越好,郑子龙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也越来越有信心。

郑子龙现在主要负责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常深入企业摸底调查,传达污染治理措施。郑子龙掌握的调查数据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比如治理工业窑炉,第一次调查统计的时候有170余台,第二次调查统计到了210余台,后来增加到了230余台,数字越来越精准,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顺利,今年上半年,现存工业炉窑已全部完成整治。

勤奋好学的“全能选手”

大气环境科的郭超比较沉默寡言,身为退役军人的他踏实肯干,能给人一种安全感。

张广君说,郭超从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挂职,同样是跨行工作,但他很快就成了科里的行家里手。

郭超的工作是外出检查,只有写检查报告时才会出现在办公室,写完又立刻出发,到企业、工地检查,哪里有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同事的眼中,郭超虽然寡言,却是“风一样的男子”,因为他一直奔跑在路上,雷厉风行。偶尔正常下班,他也会到体育场跑步,为干好工作锻炼强健的体魄,因此,他被称为“奔跑哥”。

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是查看“环境随身带”App中的大气质量监测数据,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查看监测数据,这已成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每个人的习惯。提起大气环境科的特点,张广君说了三个字——“稳准狠”。稳,指的是稳定的加班;准,指的是管控措施要精准;狠,指的是监管力度要大。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无惧艰难险阻,不分昼夜,始终坚持“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这就是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的蓝天保卫者。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之下,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泰安蓝天白云永驻,人人都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中,共同守护泰城的蓝天白云。

退役军人“奔跑哥”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