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日前,国办督查室就货车行路难问题开展实地暗访。督查组走访发现,各地限高杆标准混乱、高度不一。如在石家庄,固定限高仅为2.8米的就有103处;升降限高为2.8米至5米的有113处。从龙门架、智能升降到“高低杆”“超长杆”“阴阳杆”……样式也不一而足。密、杂、贵的限高杆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新华网)
现实生活中,各类限高杆随处可见,不仅形式五花八门、规格参差不齐,就连安装管理机构也不尽相同。既有交警部门安装的,也有道路施工单位安装的,更有甚者,一些住宅小区也理直气壮地装上了属于自己的限高杆。此次国办督查组暗访,旨在深挖货车行路难的病灶,目标所指无疑是那些主干道上的“拦路虎”,以此为契机,对“花式”限高杆乱象进行一次全面整治。
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机动车道路设计的最小净空应为4.5米。现实情况是,城市内低于4.5米的限高杆随处可见。更进一步说,4.5米并不只是针对城市道路的特殊要求,而是限高杆不应触碰的法律底线。即使是在乡村道路上,4.5米以下的限高杆本身就是非法产物。虽然多地解释称,制定各种限高、限行、限证举措,一是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二是出于保护城乡道路需求。但是,限高杆的“自降身段”,充其量不过是标注“此路不通”,强制货车绕路行驶的过程本身,不可避免地制造了更多污染。在罚款放行的背后,限高杆更像是将货车导向处罚点,“保护道路”的辩解因此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应该看到,任何一条公路多一个不合理、不合规的限高设施和卡点,从小的方面讲,既增加了货运成本,又平添了道路安全隐患。近年来,由限高杆引发的交通事故屡屡出现,司机误判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限高杆的规格多变也未尝不是一个客观诱因。从大的方面讲,则是降低一定范围内经济“微循环”的效率,且会抵消其他各项物流减负举措的效果。当这样的现象普遍化时,更是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大循环拖后腿。
总而言之,不该有、不规范的限高、卡点设施一个都不能有,那些因为“历史”原因未能及时清除的,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更应及早清理到位,为“花式”限高杆乱象画上一个句号。